
這篇是AO在2018年開會討論最新植牙相關議題的統合性文章。這類的文章大多是以目前在該領域的專家,整合他們的想法及最新的文獻,去做一個臨床的建議。
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結論的第一點:Primary/Mechanical跟Secondary/Biological是有統計上的正相關,就是你一開始就沒有初始穩定度,那就不會有正式的骨整合。
其他看起來都沒有什麼證據,像是insertion torque跟implant survival沒有統計相關等等。

在臨床上,我們要下決定時,若是已經有一個decision tree,比較不會去犯錯。類似我們去做個SOP,那在做Vertical Bone Augmentation的時候呢?
這篇文章是去分成Low(小於5mm),Medium(5-8mm),High(>8mm)的垂直骨喪失,然後有五個術式:GBR(Guided bone regeneration),BG(Block grafts),TM(Titanium mesh),IG(Interpositional graft),DO(Distraction osteogenesis)。另外在小於5mm還有OE(Orthodontic extrusion)。
另外,文章也提到,如果需要骨頭垂直生長3mm以上的,不建議當次一起置放植體。
在臨床上常被問到,我的假牙可以用多久?因為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材料,其實很難有個定論。大致上來說,我所看到的文獻,若是固定式的假牙,應該會落在10-13年左右。活動假牙?我之前看過的文獻落在7-10年左右。
這篇回顧性的文章,整理出來,上顎是10.26(標準差3.8),下顎是8.63(標準差2.63)。整體說是10.06(標準差4.03)。所以看起來若是正常製作的全口假牙,我想應該可以預期能夠使用到7年以上,因為材料也會老化,屆時應該是要視情況來更換新的假牙。
這個回顧性的研究是去統計dental school,在754支post的長期追蹤下結果如何。三種post分別為prefabricated metal,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Cast metal三種post。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