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裡面所使用的材料若是能夠更廣泛使用,未來的RPD有機會使用白色的基底了。Ceria-stabilized zirconia/alumina nanocomposite (Ce-TZP/A) 是一種能夠耐低溫degradation的zirconia, 而且加了alumina nanocomposite之後,有high fracture toughness及bend strength。
因為材料很新,所以應該需要一段研究及臨床使用才能知道真的好不好用。
這篇文章裡面所使用的材料若是能夠更廣泛使用,未來的RPD有機會使用白色的基底了。Ceria-stabilized zirconia/alumina nanocomposite (Ce-TZP/A) 是一種能夠耐低溫degradation的zirconia, 而且加了alumina nanocomposite之後,有high fracture toughness及bend strength。
因為材料很新,所以應該需要一段研究及臨床使用才能知道真的好不好用。
有些醫師在做植牙的crown時,為了完全將cement清乾淨而又不想直接用UCLA screw retained crown,所以會在stock abutment上做CAD/CAM crown後,留下screw hole之後黏著,然後拿起來在口外清潔乾淨cement後鎖回去。這樣的做法會不會讓crown的fracture resistance減少?
這個研究使用了monolithic zirconia, veneered zirconia, lithium discilicate三種CAD/CAM全瓷冠材料,分成有打洞和沒有打洞兩組,有打洞的那組的洞口有用composite resin封住。然後去測試其fracture resistance。
這篇文章是敘述使用CBCT,然後預先設計好上顎CD和下顎implant supported fixed denture. 我是覺得這一定是未來的趨勢,只是我們的CT若是需要這麼準,到底要買多少價錢的機器?另外這個case因為不用改垂直高度,咬合也不用改,那如果是需要改的?我私心其實想看失敗的case…
這篇研究是去比較市面上兩個大廠牌的口掃機:iTero和Trios,請有超過三年經驗以上的口腔衛生師去掃十次,然後還有分說有無訓練的狀況。
他的結果是iTero在訓練之後的掃描時間進步比較多,而Trios在有無訓練的情形下差異比較不大;但是即使有了經驗也有了訓練,iTero的掃描時間仍是Trios的兩倍,可見容易上手的Trios系統即使是新手也是比較容易使用。
這篇由Dr. Goodacre (就是有名的那位大師Goodacre的兒子)發表的文章,討論的是他們擅長的數位設計CAD/CAM全口假牙。這個研究是去比較不同製作denture base的精準度,結論看起來數位CAD/CAM在統計上是比較精準,但是真的差很多嗎?以活動假牙的base來說,差距0.2mm?若是價格有降再說好了…
我寫這個網站的原意,其實是為了逼自己唸書,所以我這兩年幾乎都是貼新的文章。今天(20161026)的文章,我很感謝在facebook自動分享的部分有醫師提出問題,這是我希望的回饋!所以我找了幾篇文章,配上我以及我聽過的醫師經驗分享給各位。
在2013年JPD的這篇研究中(這篇用Astra OsseoSpeed),簡單的去比較titanium和zirconia one piece implant abutment的機械性質,結果titanium的平均強度是zirconia兩倍,failure loading cycle是三倍。Failure 的部分,zirconia都是斷在最下面最薄的地方,附上文章的圖表:
—分隔線—
在2014年IJOMI的這篇文章(這篇用Straumann bone level),接好titanium and zirconia one piece abutment後去用機械模擬loading後,然後用電子顯微鏡去看,zirconia abutment明顯的有microgap,而且有scratches刮痕…
—分隔線—
dental-materials-2012-vol-28-p-1215-1220
2012這篇在dental material的文章,這篇不是用大廠的植體,但是他很認真的去掃SEM和CT,然後去比較,可以發現zirconia abutment對於titanium會有刮傷的問題。
—我個人的結論—
其實我是在美國時,2012的ACP年會中,我印象是聽到Dr. Driscoll說到 zirconia abutment刮傷的問題,後來我就會留意這件事,我也使用過一次(就一次)zirconia custom abutment。我發現到一件事:就是應該是雪白的abutment上有黑黑的東西,後來我想了想,那應該是implant內被磨掉的金屬碎屑。所以zirconia真的過硬了,但美觀怎麼辦?馬上也差不多在2012-13年,Ti-base的abutment開始在美國盛行。這樣說好了,如果這one-piece zirconia真的這麼好用,而且可以CAD/CAM,幹嘛費心去Ti-base?一定有問題。所以我個人的習慣是一律用金屬abutment,在上顎前牙才會用Ti-Base.
在上顎前牙區的植牙,你會常常看到使用Ti-base的zirconia abutment。以前還不知道純zirconia abutment會損傷titanium implant的時候我們會直接用all zirconia abutment去接,但我相信現在已經沒有再出了。那這樣的Ti-base abutment除了上面接(黏)zirconia之外,可以接resin-base composite或者是lithium discilicate?
這篇研究我覺得很棒,他是在11位上顎小臼齒之前牙要拔牙的患者中,找buccal plate沒有問題的,然後小心的拔牙後故意將buccal plate用骨刀切斷,然後向外撐開,再塞Bio-Oss骨粉,然後追蹤CT看有沒有比較好的socket preservation效果。因為通常在拔牙後buccal plate都會向內吸收,那這樣故意向外推然後塞相對不易吸收的骨粉會如何?
結果很可惜的沒有什麼大的差異,會吸收還是會吸收,難怪前牙立即植牙的大師Dr. Kan會補一堆東西,因為就是會吸收。
這篇文章是去比較幾種市面上的high translucency zirconia. 因為每位醫師所使用的材料不同,所遇到的情形也都不同,所以這篇文章價值在哪裡?
這篇文章是在表達說,以往我們認為zirconia會遮色所以沒有辦法做到很自然的顏色,但是在新的high translucency zirconia,其效果已經比較接近e-max CAD LT. 所以可能未來有更漂亮的zirconia出現後,我們可以磨更少的牙齒。
這篇文章是由台灣的林保瑩大師發表的,有別於VISTA方法的tunnel,林醫師是在apical的部份切partial,然後一樣塞CT graft。小弟因為不是手術部分專長,看起來這樣的方式對我來說會比VISTA簡單(因為開口比較大)。不知道牙周的大師們會選擇怎樣的方式去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