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上顎使用all-on-4及傳統活動式全口假牙對下顎Class I RPD之上顎骨吸收狀況—Alrajhi(2020)

這篇研究是比較少見的,去比較上顎無牙的時候,使用all-on-4固定式假牙跟傳統的全口假牙,對上下顎class I RPD的咬合時,上顎的骨吸收之比較。

當然有植牙的幫助下,比起傳統假牙,骨吸收明顯的少,但要注意的是,即使有all-on-4的支持,上顎骨仍然在吸收,所以長期的追蹤會如何呢?

在PMMA內加入ZDMA粉末對於機械及抗菌性質的幫助—An(2022)

這篇文章在寫的,跟我的碩士論文只差一個變因,就是添加的材料不一樣。那其實這樣的研究相當的多,因為很容易去做。就是在最常見的牙科的材料加一些添加物,然後看看材料的強度會不會更強。

那廠商其實也不是笨蛋啊,為什麼不要加添加物或是改配方?因為有專利的部分,還有這類的添加物其實都不便宜。另外通常也不能夠加太多,像是這篇文章頂多加到5% wt,再加下去反而更弱。

製作活動式假舌頭之案例—Aponte-Wesson(2022)

我其實很喜歡看這種特別的case report,因為可以跳脫正常看診時的思考。這個案例是一個因為舌癌而移除整個舌頭的患者,去製作一個活動式的假舌頭。

所以要先做一個下顎的活動式基座,上面有一個磁鐵的基座,然後用軟矽膠材質製作一個內部中空的假舌頭,可以拿上拿下。

那這樣的活動式假舌頭有沒有功能?我相信是可以的,因為在講話發音可以幫助,咀嚼上也比較不會讓食物團跑掉,在恢復自信上有幫助。

使用guide去移除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resin post的方式—Maia(2022)

這幾年來數位的導板,幾乎都是為了植牙,這篇文章其實相當簡潔明瞭,就是我們在移除fiber post的時候,因為都是牙齒顏色,所以很難移除。那這時候使用導板就很有意義了,因為可以在事先確定好路徑跟深度下,直接車出重新根管治療的道路,這相當的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