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rconia abutment在前牙區的使用上的回顧—Naveau(2019)

JPD 2019 Vol.121 P.775-781

JPD 2019 Vol.121-1

這篇是回顧性的文章,主題是Zirconia abutment在前牙區的使用。簡單歸納幾個重點:1. 前牙區abutment若是跟咬合長軸差異20度以上,還是建議用titanium abutment。2. 牙肉厚度小於2mm者,用zirconia可以避免金屬色(台灣有患者前牙頰側天生超過2mm厚度?很很很少…)。3. Ti-base使用的文章還是少,因為比較慢出來,期待更多Ti-base的統計。

JPD 2019 Vol.121-2JPD 2019 Vol.121-3

比較是否使用neutral zone製作的全口假牙的滿意度—Al-Magaleh(2019)

JPD 2019 Vol.121 P.440-446

JPD 2019 Vol.121-1

這篇文章是去比較,有沒有使用neutral zone方式製作的全口假牙,患者有沒有感受到不同。這個研究是我看過比較有規模性的,因為有統計到超過50位,算是有規模的。結果患者的確覺得neutral zone比較好。因為在製作上需要比較花時間,我沒有用這方式製作,另外這樣的方式也需要患者的配合,因為不是每個患者,都可以有耐心的陪你去取到記錄。

我相信是有用的,畢竟全口假牙一定是訂製的,雖說有其規則,但是每個口腔的狀況真的差異大,用經驗猜,偶爾也是踢到鐵板。

JPD 2019 Vol.121-2JPD 2019 Vol.121-3JPD 2019 Vol.121-4

使用dental surveyor去確認implant OVD是否有安裝好—Loney(2019)

JPD 2019 Vol.121 P.381-383

JPD 2019 Vol.121-1

在植牙協助式的覆蓋式假牙中,如果是使用locator,很難可以達到完全平行的attachment,這就代表說path of insertion一定不能有任何的倒凹。但我們去packing後,有時候會有一些軟組織的倒凹,那要如何去除?

這個臨床的方式是用surveyor,然後在housing插上replica的情況下,找出好的戴入途徑,然後磨掉干擾處。我個人的經驗是:這類的患者年紀大,干擾處要盡量磨多一些,或是使用non-engaging的plastic insert。

JPD 2019 Vol.121-2JPD 2019 Vol.121-3JPD 2019 Vol.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