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顎前牙在不翻瓣拔牙後,其facial bone的變化—Chen(2017)

COIR 2017 Vol.28 P.931-937

COIR 2017 Vol.28-1

這篇研究真的很棒,在做前牙立即植牙的醫師應該要看一下。他在上顎前牙區需要單一植牙的34個患者中,先拔牙並測量其facial bone的狀況,然後平均等兩個月,翻瓣植牙並同時看骨頭的狀況。可以看到原本intact facial bone有超過一半機會會變成dehiscence,而原本dehiscence都還是維持dehiscence,原本fenestraction有一半變成dehiscence,另外一半可能變成intact或是維持原狀。

另外軟組織是thin or thick biotype也很重要。所以,前牙及拔及種,為什麼要補那麼多東西,就有它的道理。

COIR 2017 Vol.28-2COIR 2017 Vol.28-3COIR 2017 Vol.28-4COIR 2017 Vol.28-5

AARD 2016年度文獻回顧—Donovan(2017)

JPD 2017 Vol.118 P.281-346

JPD 2017 Vol.118-1

今年的AARD回顧提早出版了,這篇一樣很長的文章幫牙醫師回顧了假牙牙周等重大的文獻回顧,可以在裡面挖到很多寶藏。

清潔植體表面的方法的比較—Al-Hashedi(2017)

COIR 2017 Vol.28 P.1013-1021

COIR 2017 Vol.28-1

我們在治療植體周圍炎,會需要做清潔植體表面的動作,那目前主要有用Ti-brushes, metal/plastic curettes, Er: YAG laser。那這三種方式哪一種比較有效?這個實驗很單純的拿Ti discs然後製造一層Biofilm,然後依照器械的使用說明去清除,再比較結果。

結果Ti-brush的清潔效果比其他三種強,但是Er:YAG laser殺菌的效果最好。可是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完全去除表面的污染。文章最後有建議幾種研究的方向,應該這一兩年會有更多的paper在講這個。

COIR 2017 Vol.28-2COIR 2017 Vol.28-3COIR 2017 Vol.28-4

年紀大骨質密度差的患者植牙的研究—Chow(2017)

COIR 2017 Vol.28 P.966-973

COIR 2017 Vol.28-1

我的患者通常年紀都較大,而且真的很常遇到下顎無牙,做傳統的全口假牙不滿意,希望能做兩隻植牙的overdenture。那常常被問到,我有骨質疏鬆可不可以做植牙?這篇研究就是在研究這個問題。

這篇香港的研究,追蹤79位有做下顎兩隻植牙的患者,其中63位患者有完成追蹤。其中有被判斷輕微,中度或是重度骨質疏鬆的,也有部分是正常的患者。直接跳結果:骨質疏鬆和植體旁骨質流失沒有關係。之前也有文章是在講年紀大和植體失敗的相關,也是沒有什麼差異。我是覺得要看患者,他的口腔衛生習慣才是成功的關鍵。

COIR 2017 Vol.28-2COIR 2017 Vol.28-3

活動假牙未來的進展需求—Campbell(2017)

JPD 2017 Vol.118 P.273-280

JPD 2017 Vol.118-1

現在活動假牙其實就只有兩種材料,要不是基本的金屬基底加上PMMA,不然就是連基底都是PMMA類的材料。我通常會使用純PMMA加上wrought wire做interim RPD,用來篩選/診斷患者用的,然後我會看情況換金屬基底。

可是正如這篇文章說的,因為種種原因,活動假牙的五年存活率約六成。有四成的RPD會在五年內更換掉。所以未來的RPD趨勢,我想會比較像是配快速的眼鏡,使用數位設計列印,材料會越來越便宜,價格也是。

JPD 2017 Vol.118-2JPD 2017 Vol.118-3JPD 2017 Vol.118-4

Facial prosthesis的治療效果及重做原因—Brandao(2017)

JPD 2017 Vol.118 P.235-241

JPD 2017 Vol.118-1

在製作顏面的補綴物,最常使用的是silicone材料,第一因為便宜,第二因為製作簡易,第三是因為可以客製化染色。好,那這樣的補綴物可以用多久?這篇研究是去回顧他們團隊過去製作的顏面silicone補綴物的存活狀況,以及為什麼失敗?

結果追蹤五年,整體的存活率只有34.5%。為什麼?有很多原因,但是主因是變色。早在70年代我的母校Indiana就有一系列的研究,他們將做好的顏面silicone補綴物拿到樓頂去曬太陽,看變色的情形。因為這類的補綴物一曬到陽光,就會變色,所以我記得壽命大約是兩年。那要怎麼延長這類補綴物的壽命?就是常常回診補顏色而已,但大多的患者都不太會回診。

JPD 2017 Vol.118-2JPD 2017 Vol.118-3JPD 2017 Vol.118-4JPD 2017 Vol.118-5

植牙手術的safety checklist—Bidra(2017)

JPD 2017 Vol.118 P.442-444

JPD 2017 Vol.118-1

無論是要做簡單或是複雜的事情,不能只是靠感覺,那是天才才能夠做出來的。我們在做牙科的手術,尤其是精細的植牙手術,其實也是有SOP可循的。這個由Dr. Bidra整理的表格,完整地從術前中後,列出了我們手術中需要的步驟。對於無論是新手或是熟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誤。

JPD 2017 Vol.118-2JPD 2017 Vol.118-3JPD 2017 Vol.118-4

在治療peri-implantitis後的植體做組織切片檢查—Fletcher(2017)

IJPRD 2017 Vol.37 P.499-508

IJPRD 2017 Vol.37-1

在治療植體周圍炎,目前的主流作法就是清創。那清創之後,到底植體表面會變得怎樣?因為我們一般來說不可能再去翻瓣看植體,都是靠X光和CBCT去看影像的部分,有沒有真的長?沒有親眼看真的是不知道。這個case report是在一個下顎implant supported fixed denture,有五支植體都有植體周圍炎的狀況下,選其中一隻未來要當犧牲打的,在做清創後,使用NaOCl, H2O2, Saline沖洗,補CaSO4和Bio-Oss,蓋porcine membrane後縫合,然後等半年後打開,有觀察到新生骨質,切片檢查發現有reoeesointegration。因為這樣的實驗不可能做大規模的,所以只能靠case report了。目前的主流還是以清創為主,那之後會怎樣要看有沒有新技術了。

IJPRD 2017 Vol.37-2IJPRD 2017 Vol.37-3IJPRD 2017 Vol.37-4IJPRD 2017 Vol.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