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mited interimplant space使用platform-switched laser microchannel implant的臨床效果—Nevins(2017)

IJPRD 2017 Vol.37 P.33-38

IJPRD 2017 Vol.37-1

我是覺得這篇文章雖然是大師的文章,但是比較像是幫植體廠商背書的感覺。在38隻Biohorizon implant種植的時候,其植體之間的距離小於3mm,然後追蹤一年看之間的bone level的變化。當然是沒有變化啊,可是我自己遇到的狀況多半是不要種的過分的近,例如小於1mm之類的(連印模都有問題),現在的植體系統怕的不是種太近,而是患者不回診不刷牙愛抽煙…

IJPRD 2017 Vol.37-2

Locator abutment的高度和retentive value的關係—Sia(2017)

JPD 2017 Vol.117 P.283-288

JPD 2017 Vol.117-1

我們在使用locator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cuff height要選多高?理論上,你選越高的cuff height,理論上會有較高的retention,但是你真的要冒會被卡住的風險嗎?這篇研究使用不同高度的locator abutment,然後去試試看retentive value的差異,結果出來,雖然統計上6mm height會比較好,但是臨床上的差異性可能不大。

我個人的建議就是能選多短就選多短,除了好排牙外,也比較不會在pick up的時候被self cured resin卡住。

JPD 2017 Vol.117-2JPD 2017 Vol.117-3

舌頭的位置會不會影響牙齒的顏色—Klinke(2017)

JPD 2017 Vol.117 P.289-293

JPD 2017 Vol.117-1

這篇研究是使用Vita Easyshade Advance 4.0,去比較在使用機器比色的時候,舌頭貼在顎側和沒有貼在顎側的情況之下,比色機器是否有顯示差異。結果機器的比出的△E值並沒有顯著的差異。通常在比較透明的前牙真的要小心一些,或許舌頭真的會影響比色的結果。

JPD 2017 Vol.117-2

 

使用3D virtual dental patient配合computer-guided surgery and CAD-CAM interim dental prosthesis的臨床案例—Harris(2017)

JPD 2017 Vol.117 P.197-204

JPD 2017 Vol.117-1

這也是一個看圖說故事的案例,因為這樣的治療需要太多的費用,這也是數位牙科目前最大的難題。因為治療的方式很多,現在不見得一定要這樣做,但是未來應該都會這樣做。

JPD 2017 Vol.117-2JPD 2017 Vol.117-3JPD 2017 Vol.117-4JPD 2017 Vol.117-5JPD 2017 Vol.117-6JPD 2017 Vol.117-7JPD 2017 Vol.117-8JPD 2017 Vol.117-9JPD 2017 Vol.117-10

臨床比較milled and conventional denture base retention values—AlHelal(2017)

JPD 2017 Vol.117 P.233-238

JPD 2017 Vol.117-1

 

我們知道目前活動假牙的底座,幾乎都是用PMMA,因為好用穩定且價格合理。PMMA因為在聚合的過程中會有收縮變形,所以要用厚重的金屬flask加上石膏去固定,減少變形。如果是使用milled的技術,就是用切削的,就不會有變形的問題。這樣對於retention有沒有差異?

在20位患者的上顎使用PVS final impression,分別用傳統和milled去做出base,然後真的去用機器拉看看retention force如何。結果當然是milled會比較好,但是價錢?一分錢一份貨。我希望能看若是用injection的方式跟milled的差異。

JPD 2017 Vol.117-2JPD 2017 Vol.117-3JPD 2017 Vol.117-4JPD 2017 Vol.117-5

 

使用rubber dam去減少 implant crown residual cement—Seo(2017)

JPD 2017 Vol.117 P.327-328

JPD 2017 Vol.117-1

 

我記得我在美國研究所時候,我的一位同學曾經去研究如何用超級牙線superfloss去放在implant abutment周圍,然後去當成大一號的排齦線,去去除implant residual cement。這篇文章使用的方式是用rubber dam,也是不錯的想法。我本身都是用temp cement去黏著implant crown,所以我是覺得還算好清潔,但是用permanent cement就要很小心了。

JPD 2017 Vol.117-2JPD 2017 Vol.117-3

治療在美觀區malpositioned immediately implant—Stern(2017)

IJPRD 2017 Vol.37 P.273-280

IJPRD 2017 Vol.37-1

這篇文章是說有一位患者,她在做完後牙的重建之後,想要開始整理前牙,但是她的左上正中門牙斷裂了,所以就做了及拔及種。以上聽起來相當合理,有了好的後牙後開始做前牙,但是這群作者相當在乎美觀,認為這樣是錯的。為什麼錯?因為gummy smile以及不平均的牙齦線。

那該怎麼做?我是覺得這個立即植牙沒有如標題一樣有種歪,但是可以在facial side多補不可吸收的骨粉,去撐開軟組織。然後先撐implant soft tissue,在做esthetic crown lengthening。最後配合好的contour custom abutment及全瓷冠,我想目前的極限就是如此了。

所以治療的順序?重新整理,上顎前牙就是要小心,要不要做CLP?要討論再三再植牙。

IJPRD 2017 Vol.37-2IJPRD 2017 Vol.37-3IJPRD 2017 Vol.37-4IJPRD 2017 Vol.37-5IJPRD 2017 Vol.37-6IJPRD 2017 Vol.37-7IJPRD 2017 Vol.37-8

臨床及組織切片評估SLA dental implants—Nevins(2017)

IJPRD 2017 Vol.37 P.175-181

IJPRD 2017 Vol.37-1

這篇研究是使用Dentium implant,它是使用SLA(sandblast with large grit and acid etched),在八個患者上做植牙全口重建的時候,額外再多種小隻的植體,然後再將這些小隻的植體拿除後去做切片看BIC(bone implant contact)。當然這樣做就是用高額的重建費用去換取研究了。結果跟之前相關的SLA implant相差不多,BIC平均有74.5%。而且在植牙之後,所有的患者都有感受到生活品質的上升。

IJPRD 2017 Vol.37-2IJPRD 2017 Vol.37-3IJPRD 2017 Vol.37-4

使用modified palatal pedicle CT flap做closure of grafted extraction—Chaar(2017)

IJPRD 2017 Vol.37 P.99-107

IJPRD 2017 Vol.37-1

 

如果上顎前牙有需要拔牙,而因為缺損過大,不但是骨缺損,還有軟組織的缺損,可以考慮用這樣的方式,就是用palatal pedicle flap去補拔牙後的洞。但是這樣的情況有很多的限制,因為只能補一顆。這篇文章所附的圖很清楚,值得一看。

IJPRD 2017 Vol.37-2IJPRD 2017 Vol.37-3IJPRD 2017 Vol.37-4IJPRD 2017 Vol.37-5

前牙全瓷冠使用chamfer or feather edge subgingival tooth preparation的六個月追蹤比較—Paniz(2017)

ijprd-2017-vol-37-p-61-68

ijprd-2017-vol-37-1

 

這篇研究是去追蹤subgingival prep,chamfer和feather edge的差異。在58個患者追蹤六個月,主要是去看牙肉的BOP, gum recession, patient satisfaction。

整體來說雖然Esthetic和Function都有達到9成,但是chamfer表現比較好,也是比較建議使用的。

ijprd-2017-vol-37-2ijprd-2017-vol-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