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不同角度及厚度的custom zirconia abutment的fracture load—Zandparsa(2016)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 P.151-155

J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1

 

這篇文章是去比較ti-base zirconia abutment, 直接接受撞擊的fracture test, 其中分成四組, 分別的變因是直的或15度彎, 0.7mm or 1mm zirconia thickness. 直接跳到結果:1. 15度彎的比直的abutment的fracture load更大; 2. 1.0mm thickness還是比0.7mm還要好.

目前因為metal insert已經被證實比單一zirconia abutment還要好, 所以幾乎都是做2-piece. 但是為什麼彎的更能承受壓力?這可能跟植體的連接設計有關, 或是力量傳導的方向也有影響. 另外厚度當然厚一點會比較好.

J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2

J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3

使用特別設計的guide去拿除斷裂的abutment screw—Yoon(2016)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 P.170-173

J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1

 

在拿除broken screw的時候, 最討厭的事情就是很難將tapping drill定位去只鑽到broken screw而不是植體內部的thread. 這篇文章提供的方式值得一試, 就是拿一個impression coping, 然後在內部加一點pattern resin, 拿一隻不要的high speed bur shank去順一下, 這樣子你的drill就只會鑽到broken screw而不是植體內部了.

J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2

J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3

比較全口植牙的印模精準度—Stimmelmayr(2016)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 P.146-150

J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1

 

這篇研究和之前的全口無牙使用植體重建的印模準確度研究相似, 不過它加入了scan body的方式. 一樣實驗方式跳過, 直接講到結果部分.

Splinted pick-up impression還是最準的, 而且在真實口內印模的時候更明顯; scan body的數量增加則越有更大的discrepancies. 之前聽過Dr. Wael Att的演講, 他認為在使用口掃機印模的時候, 口內的牙齒數量越大越準, 而沒有牙齒只剩軟組織的時候誤差就比較明顯, 我想也是因此在全口無牙做植牙時候光靠口掃可能還是會比傳統印模有更多的誤差.

J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2

J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3

三種不同下顎植牙固定式全口假牙的finite study—Coelho(2016)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 P.299-302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1

 

這篇finite element study是去比較三種不同的補綴物在製作下顎5 implant supported prosthesis, 然後模擬施予100N的力量在單側的molar area. 三種不同的模型是:1. temporary all-acrylic resin, 2. metal-acrylic, 3. metal-ceramic.

在電腦的分析下, 沒有metal bar的model傳導到植體的壓力最大, 所以有metal的幫忙可以將給植體的力量減低, 雖然說不一定在臨床上有差別, 但是metal bar的臨床穩定度應該是目前的gold standard.

Int J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9-2

Int J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9-3

在拆除implant PFM crown時傳導的熱度是否會傷害植體的骨整合—Cakan(2016)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 P.290-292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1

 

在不得已的時候, 我們需要將implant cement retained crown拿下. 拿下的方式有兩種, 就是拿起high speed, 去將crown切成兩半或是鑽個洞找到abutment screw轉下來. 都會用到high speed去車, 這樣會不會有傳導熱造成骨整合喪失?

在以往的研究中要超過47度C會造成骨頭壞死, 而這個實驗中去切割頂多到達40.6度C, 所以在適當的噴水以及休息(這次實驗的測量是連續切割一分鐘)應該是安全的.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2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3

使用口掃機去掃描植體的scan body之精準度—Flugge(2016)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 P.277-283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1

 

Intraoral scanner可以說是未來牙科必備的武器之一, 但是因為價格以及配合技工所的部分還是要時間整合, 要普及化需要一點時間, 但我相信這跟智慧型手機的進步一樣快速, 過幾年可能就人手一隻口掃機了.

這篇文章使用三種市面上最普遍的口掃機, 去掃描兩種不同的植體study model, 然後再跟lab scanner去比較. 內容坦白說有點複雜, 直接切到結論部分:因為口掃機需要用手去操縱, 所以若是掃描的鏡頭離implant scan body過遠, 可能就會有誤差. 而印模出來再用lab scanner因為不會移動所以誤差的來源是來自于印模. 但是因為這樣的研究還不夠多,  需要更多的數據.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2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3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4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5

比較open and close tray去印all-on-4的精準度—Siadat(2016)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 P.265-270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1

 

通常在印All-on-4或是全口植體支持式假牙, 幾乎都會建議使用open tray, 那如果再加上abutment level還是implant level impression? 這篇研究使用兩個變因所以會有四個組別, 來比較要怎樣才印得準.

中間實驗過程跳過, 直接到作者建議的結論:abutment level比implant level準; 直的比斜的準; open比close tray準.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2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3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4

比較後牙使用3-unit bridge使用PFM or All ceramic的3年RCT成功率—Nicolaisen(2016)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 P.259-264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1

 

這篇RCT的研究是在34個需要後牙3 unit bridge的患者上, 隨機製作metal-ceramic (PFM)或是 all-ceramic的補綴物. Metal是使用Au-Pt的高合金而zirconia是用CAD/CAM且至少有0.5mm的厚度.金屬和zirconia是同一個廠牌而燒瓷的瓷粉都是同一個廠牌.

追蹤三年的存活率都是100%, 但是success rate都是七成多, 原因都是因為瓷裂. 作者自己是說大部份的瓷裂都是很小的部分不會影響咬合美觀, 所以應該是沒有關係的. 在後牙的牙橋部分我大多還是做PFM, 主因還是價錢的因素.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2

Int J Prosthodont 2016 Vol.29-3

在上顎後牙區植牙使用osteotome但不補骨粉的存活率追蹤—French(2016)

IJPRD 2016 Vol.36 S89-98

IJPRD 2016 Vol.36-1

 

通常我們在上顎後牙區, 有遇到sinus比較低但是還可以接受(還有5mm的bone)的時候, 可以使用osteotome的方式去提高上顎竇. 幾乎在提高的同時, 我們會補一些材料, 但是這個研究的特性是他使用很多的短植體, 然後他不補骨粉.

在541位患者中植入了926隻植體,  5年的存活率是98.3%, 10年的存活率是97%. 其中更有小於5mm骨頭高度的情況, 平均增加的高度是1-5mm. 其中幾點可以注意:1. 增加的高度有65%以上小於3mm, 2. Straumann tissue level的成功率大於Nobel Replace大於其它, 3. Failure implant有6隻在製作假牙前失敗, 另外6隻是之後, 所以會不會失敗其實跟一般植牙成功率差不多.

我是比較好奇他為什麼不想補材料, 但是這是所學派別的不同, 短植體的使用也是見人見智.

IJPRD 2016 Vol.36-2

IJPRD 2016 Vol.36-3

IJPRD 2016 Vol.36-4

IJPRD 2016 Vol.36-5

有無使用PRF做拔牙後補骨的材料其骨再生的組織學差異—Toit(2016)

IJPRD 2016 Vol.36 S75-88

IJPRD 2016 Vol.36-1

 

Platelet-rich fibrin (PRF), 或是相關性質的產物, 是牙科近十年來相當火熱的題目之一.但是這樣的輔助物質, 在組織學上真的有那麼神奇嗎?這篇研究是少見的split mouth study, 要在同一位受試者上找到找到在上顎有兩顆要拔除然後之後植牙的情況.

因為這樣的患者很少, 所以只有四位. 在拔除掉hopeless的牙齒後, 隨機在其中一個位置放置PRF, 而另一側就自然癒合. 等候三個月後在植牙同時使用terphine取骨去切片看骨再生的情況.

結果兩側都是有大約一半的new bone formation以及另一半的fibrovascular tissue. 有無補PRF的情況並無組織上的差異. 我是相信去補PRF的想法是很好的, 因為抽自己的血補自己是無害的, 但是是不是每次都那麼神奇呢, 就看個人使用經驗如何了.

IJPRD 2016 Vol.36-2

IJPRD 2016 Vol.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