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Prosthodont 2015 Vol.28 P.610-611
這個preliminary study是在9位上顎第一大臼齒因為缺少下顎對咬牙, 而supraerupted的情況下, 使用buccal和palatal各打一隻1.6x9mm的mini-implant, 拉200g向上, 每一個月觀察一次.
平均來說, 需要9個月的時間, 可以intrusion平均2.4mm; 我另外有聽過在對側無牙區植牙然後直接墊高咬合. 方法人人不同, 結果其實也相當因人而異.
Int J Prosthodont 2015 Vol.28 P.610-611
這個preliminary study是在9位上顎第一大臼齒因為缺少下顎對咬牙, 而supraerupted的情況下, 使用buccal和palatal各打一隻1.6x9mm的mini-implant, 拉200g向上, 每一個月觀察一次.
平均來說, 需要9個月的時間, 可以intrusion平均2.4mm; 我另外有聽過在對側無牙區植牙然後直接墊高咬合. 方法人人不同, 結果其實也相當因人而異.
Int J Prosthodont 2015 Vol.28 P.594-599
表觀遺傳學(英語:epigenetics)又譯為表徵遺傳學、擬遺傳學、表遺傳學、外遺傳學以及後遺傳學,在生物學和特定的遺傳學領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通過某些機制引起可遺傳的基因表達或細胞表現型的變化.
目前來說, bruxism可能是一個結合遺傳和環境因素的疾病. 快速總結目前所知其中三種syndrome: Rett syndrome (RTT), Prader-Willi syndrome (PWS), Angelman syndrome (AS). 這三種syndrome都和睡覺和呼吸的干擾有關, 也有可能這三種因為基因造成的疾患會造成bruxism. 未來應該會有更多的研究在這個領域.
Int J Prosthodont 2015 Vol.28 P.583-585
若有去看之前我關於SDA (shortened dental arch)的文章, 就可以知道這樣做的優缺點. 那到底在沒有缺失很多牙齒的狀況下, 做RPD去取代少數缺牙, 這樣對患者有沒有幫助呢?
在至少有20顆牙齒, 70歲以上的患者中, 分成有戴RPD和沒有戴的兩大族群. 然後去統計患者的食物攝取. 結果有戴RPD的患者的vegetable, n-3 fatty acids, calcium, vitamin A, dietary fiber都明顯攝取較多. 因為咬合力及唾液分泌並沒有改變, 所以可能是因為有RPD而使得可以吃的食物選擇變多.
Int J Prosthodont 2015 Vol.28 P.577-582
在沒有植牙的情況下, 缺失大臼齒的時候, 若不想做活動假牙, 就剩下cnatilever FPD 的選項了. 這篇文章的作者在自己的患者群中去回顧71位有做cantilever FPD的患者, 統計起來的五年存活率為93%而八年存活率為84.5%.
Int J Prosthodont 2015 Vol.28 P.569-576
這篇研究的題目真是少見, 他是去統計患者有無植牙和死亡率的相關性, 但這篇研究的作者群是來自瑞典Branemark clinic, 這就相當有參考性了.
在Branemark clinic的資料庫中, 截取其1986-1997, 2004-2008年有接受植牙的患者, 然後去分年齡層以及是否是全口無牙的狀況, 去和同樣條件的一般民眾去比較其mortality(死亡率).
結果相當有意思, 以70歲為分界, 比70歲年輕的有植牙的族群, 其死亡率還略高於無植牙的一般人, 但是差異不多; 而比70歲年長有植牙的年長族群, 其死亡率就明顯下降. 另外全口無牙有接受植牙的患者, 無論如何其死亡率都略高一些. 我個人的看法是因為變因太多, 你真的很難說植牙和死亡率有什麼相關, 但是年紀大的患者在有牙齒的情況下應該可以因為有植牙可以吃東西而略下降其死亡率, 這也是這篇文章的結論.
每年都會有新的陶瓷材料推出, 而他們的特性就是宣稱自己的強度更強, 但又不會過度磨耗齒質. 真的有這麼好的事嗎?
這個研究使用了enamel, gold alloy和五種市售的ceramic material, 有pressable silicon oxide glass ceramic (Imagine PressX), pressable lithium discilicate glass ceramic (IPS e.max Press), CAD/CAM lithium discilicate glass ceramic (IPS e.max CAD), CAD/CAM zirconia reinforced lithium silicate (Celtra Duo), CAD/CAM feldspathic porcelain (Vitablocs Mark II)和type III gold alloy (Aurocast8). 將這些材料去比較enamel的wear behavior.
結果最新的材料zirconia reinforced lithium silicate稍微弱一些之外, 所有材料和enamel並無wear上的顯著差異. 所以廠商是很用心的在研發材料的.
這篇文章是一篇很好的finite element study, 因為種種原因, 有時候我們會去做SDA (shortened dental arch).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 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問題就是牙齒的移動, 尤其是在缺失太多後牙的狀況之下, 前牙會有明顯的移動. 所以越是SDA的情形, 越要照顧好牙齒, 避免前牙移動過多就損壞了.
在上顎有較大的手術缺陷時, obturator就是首選, 因為便宜好用, 但是大多數的obturator就單純用CD或RPD的延伸方式, 這個特殊設計的obturator使用了titanium金屬基底, 可以減少30%的重量, 同時配上特殊設計的rubber cap, 兼具了堅固和不傷軟組織的優點.
在Tarnow(2000)有名的paper中, 有提過若是implant之間的距離大於3mm, 則三年的平均骨吸收為0.45mm; 但若是小於3mm, 三年的平均骨吸收增加為1.04mm. 那最近的研究是否還支持這樣的論點呢?
作者選了五篇動物研究, 但是結果來說和Tarnow的結果不同, 因為植體之間的距離和植體間的骨吸收統計起來沒有相關性. 我個人的看法是, 要以最終補綴物的方向來植牙, 之間的距離不要近到不能印模應該都可以.
對於假牙黏著劑, 我一直是將它視為一樣武器, 而不是禁忌品. 因為我知道有些患者因為解剖構造的關係, 你再怎麼厲害的印模都還是沒辦法得到好的suction. 這篇研究是去看有無使用假牙黏著劑和CD occlusal contact有沒有相關聯性.
在49位受試者中, 先不要使用假牙黏著劑, 然後用T-scan III去評量其occlusion time and disocclusion time; 再換成有假牙黏著劑. 另外也用modified Kapur index去評量患者假牙的retention&stability.
結果有用黏著劑的成效明顯讓occlusion & disocclusion time變短, 也就是咬合更有效率, 而retention&stability也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