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復形問券調查—Girotto(2021)

這篇文章很有趣的是,去用回顧問券調查統計的文獻,看看近年來根管治療後牙齒復形醫師的偏好。

可以看的出來,越來越少的醫師用casting post,而接近一半是用pre-fabricated post。這跟近年來學校的教學以及材料的進步有關係。未來可能casting post會消失?因為大家會要求更快的治療吧。

不同物質對於Abutment screw preload force的影響—Rathe(2021)

在鎖植牙的abutment時候,因為在口內所以可能會有血液唾液會流入,以往的研究是有指出唾液會讓abutment screw preload force變弱。這篇文章嘗試在五種狀況下,就是1. 乾燥 2. 唾液 3.血液 4. silicone gel 5. CHx gel的情況下去鎖,看看會不會影響。

結果是沒差,乾燥的狀況下最好,但是其他情形下影響不大。我是覺得盡量還是維持乾燥最好,但很難是完全乾燥的,而加上特別的gel好像也沒有什麼幫助。

比較Full Arch Implant-Supported Zirconia-Based跟 Metal-Acrylic Fixed Dental Prosthesis的臨床表現及費用—Barootchi(2020)

在所謂的all-on-4 or more的治療,補綴物主要分成1. Zirconia base 2. Metal-Acrylic base。那因為兩者的價格差距滿大的,在一分錢一分貨的價值之上,理應是較貴的Zirconia base會表現較好。那真的是這樣嗎?

五年的追蹤下,Zirconia base整體存活率94%的確比Metal-Acrylic base的84%要好。但是成本也高出8000美金左右。要怎麼要去做以及怎麼選擇,我想要看醫師及患者之間的溝通而定。

上顎前牙植牙之鄰牙的長期追蹤occlusal migration(2020)

植牙因為骨整合的原因,所以應該是不會移動的。那相較於植牙不會動,隔壁的鄰牙會變得如何?在上顎前牙美觀區,可能會移動而讓植牙看起來低於咬合平面(infraocclusion)。

那統計上會怎麼樣?這篇文章統計起來,有統計上的差異的是年紀跟是不是immediate/delayed placement有相關。類似的研究其實都認為上顎前牙美觀區植牙的鄰牙,在超過十年後,看起來都會比植牙稍長一些。

但是,十年差異幾乎都小於1mm。所以應該是可以調整的。只是還是要了解植牙infraocclusion的可能性。

抽菸對於Platelet-Rich membrane的影響—Srirangarajan(2020)

雖然我沒有在使用Platalet-Rich類的製品,就是去抽血然後利用離心機去分離出來我們所需的Platelet-Rich類製品。我們也知道有抽菸的人血小板可能會受到影響,那也會不會影響到這類的製品呢?

實驗中去找兩組年紀及抽血報告均相當的人,一組沒有抽菸,另一組有十年以上抽菸史。然後抽血離心去製作Platelet-Rich Membrane,在電子顯微鏡下去看。

結果有抽菸的,其血小板多已經activated,已經有變形的狀態; 相對的沒有抽菸的血小板就看起來沒有變形。雖然很難再繼續比較其效果,但是可想而知有抽煙應該是有負面的影響。

在上顎使用4mm植體的Finite Element Study—Capatti(2020)

看到Finite Element Study大概就知道是巴西的研究,他們真的很愛用電腦模擬。但是有些題目也只能用電腦去模擬計算,像是這類不可能實際去做的實驗。去比較極短4mm的植體跟正常10mm的植體,支持10, 12.5, 15mm的牙冠高度,然後看結果如何。

結果是,如果在正常人(排除不正常的極大咬合力)的情況下,4mm的植體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對於骨頭的壓力是10mm植體的三倍!所以這時所剩的骨質就相當重要,如果剩下的骨頭不好,那還是乖乖補骨吧。

免疫系統的不平衡會不會造成植牙周圍的骨流失?—Albrektsson(2020)

雖然植牙已經有長期的實戰經驗及研究,目前使用的植體材料仍然是以純鈦金屬或是接近純鈦的鈦合金為主流。那鈦會不會引起發炎反應?當然還是會,但是大部分的情況下,會跟人體達成一定程度的平衡。那如果不平衡?

我是覺得內文寫的,是需要更多的研究的,感覺比較像是新的想法或是未來研究的方向。因為免疫系統人人不同,目前來說只能說已目前的所知,可能有0-4%的機會會有因為免疫反應讓植牙周圍骨頭吸收進而導致失敗。

在植牙手術使用抗生素對於早期植牙失敗的系統性回顧及分析—Canullo(2020)

這篇文章是去回顧統計分析,在RCT類的文章中篩選,在植牙手術是否有使用抗生素,對於early failure有無相關?

在選的九篇文章當中,去統計分析後,有使用抗生素明顯可以減少植牙早期失敗率。

在植體周圍炎的部分呢?目前是沒有更多的相關資訊,要再等未來的研究了。

關於植牙Interproximal contact loss的回顧性研究—Saber(2020)

我們在之前有分享的文章中,有提過單顆植牙,再過一段時間後,會有open contact的狀況。那這篇回顧性文章我覺得滿好的是作者去統計同一院所,在追蹤時候以70um的牙線是否能有卡住的感覺做標準,並佐以X光及臨床狀況,統計看看到底unterproximal contact contact loss的狀況如何。

結果:32.8%的機會會出現contact loss,然後出現在近心的機會大於遠心。若有loss,同時伴隨著marginal bone 平均loss約0.73mm。

解決之道?使用咬合板或是screw retained 方式以便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