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顎全口假牙上使用不同glass fiber mesh的比較—Yu(2015)

JPD 2015 Vol.113 P.636-644

JPD 2015 Vol.113-1

到底在上顎的全口假牙加上一層金屬網有沒有用?乍看之下可以比較強壯, 但因為沒有化學的鍵結所以只能依靠mechanical undercut, 有時候反而會更糟糕. 那如果是使用glass fiber?

這個實驗使用了SES mesh 和GC glass cloth (2,3,4層), 以及傳統的金屬mesh去比較.

結果是SES mesh和 GC 3layer表現明顯較好, glass fiber都比metal mesh更適合, 而glass fiber的vol%最好在4.35-4.73 vol%. 我是覺得一般患者不會有那麼大的咬力, 多半是摔到地上吧…

JPD 2015 Vol.113-2JPD 2015 Vol.113-3JPD 2015 Vol.113-4JPD 2015 Vol.113-5JPD 2015 Vol.113-6JPD 2015 Vol.113-7

比較不同cement黏著zirconia在水中thermocycling一年的結果—Ehlers(2015)

JPD 2015 Vol.113 P.609-615

JPD 2015 Vol.113-1

這篇文章是去研究幾種不同的cement, 黏著zirconia crowns, 然後直接或是在水中放一年後去thermocycling, retention變得如何.

JPD 2015 Vol.113-2各位可以去看平常用的cement有沒有在上面, 基本上resin cement是優於ZPC or GIC, 但是無論是什麼cement, 有沒有放在水中一年的實際結果都還可以接受, 長期的結果還是要等更多的研究.

使用FEM去比較preload時將screw轉緊的速度與friction及torque—Bulaqi(2015)

JPD 2015 Vol.113 P.405-411

JPD 2015 Vol.113-1

這篇研究是比較複雜的, 它是用FEM去測試在不同的coefficient of friction和tighten speed之下preload的差異. 因為真的很複雜, 所以我只提出文中認為的重點:

就是將coefficient of friction減少及tighten speed 增加, preload應該也會增加, 但是最好要用motor去鎖因為這樣才能控制好轉速和力道

JPD 2015 Vol.113-2

Dynamic abutment的使用—Berroeta(2015)

JPD 2015 Vol.113 P.516-519

JPD 2015 Vol.113-1

各位都知道implant supported crown, 如果能夠做screw retained是比較理想, 因為可以避免cement的影響. 這篇文章是在介紹Dynamic abutment (Talladium international implantology), 這是在2004年就發明的產品, 最大可以容許28 degree的偏移.

我是覺得如果能夠配合好的技師, 也是可以考慮使用舌側的retained screw. 如果有機會的話也可以試看看不同的abutment. 這篇文章是USC的, 文章的敘述是說以目前試的經驗是可行的.

JPD 2015 Vol.113-2JPD 2015 Vol.113-3JPD 2015 Vol.113-4JPD 2015 Vol.113-5JPD 2015 Vol.113-6

Reline上顎CD的步驟—Hsu(2015)

JPD 2015 Vol.114 P.13-16

JPD 2015 Vol.114-1

這是一個許永宗教授發表的方式, 就是在上顎CD位置不滿意時另類的lab reline方法.上顎的CD因為有clinical reline後, 前牙位置變成有明顯的horizontal overlap.

許教授的方式是用close-mouth方式取bite, 然後將牙齒的部分切出來, 因為患者喜歡這組牙齒. 然後將印好的新的模型在咬合器上對回去, 加蠟後processing就好了. 坦白說我覺得在某些case可以用, 但是很多時候因為牙齒磨耗很多了所以可能不容易對回去.

JPD 2015 Vol.114-2JPD 2015 Vol.114-3

回應使用wheat flour dough探測border的方式—Aggarwal(2015)

JPD 2015 Vol.114 P.1-2

JPD 2015 Vol.114-1

https://yehc.wordpress.com/2015/04/03/%E6%AA%A2%E6%9F%A5border-molding%E7%9A%84%E7%B0%A1%E5%96%AE%E6%96%B9%E6%B3%95-namratha2014/

這篇文章是去回應我在4月份po的使用小麥麵團測試border的文章, 他們覺得使用兒童玩的食品等級粘土-playdough更快更方便. 這是個好辦法, 的確有時候有人拋出一個新點子, 就會讓更多的醫師去試試看怎樣會更好.

JPD 2015 Vol.114-2

比較臨床ceramic polishing kit的效果—Steiner(2015)

JPD 2015 Vol.113 P.616-622

JPD 2015 Vol.113-1

關於瓷牙到底要不要glazing, 這見仁見智, 我是覺得在臨床上常常glazing之後咬合又會墊高, 所以在咬合面上我個人不會去追求, 當然其他非咬合面如果能夠越光滑越好.

JPD 2015 Vol.113-2JPD 2015 Vol.113-3JPD 2015 Vol.113-4JPD 2015 Vol.113-5

這篇文章去比較五種不同的ceramic polishing kit的臨床表現, 有幾點值得注意:

  1. 沒有任何一種polishing kit可以達到glazing的程度

  2. polishing kit的表現和其價格沒有相關性

  3. 使用打亮膏有幫助

使用單一shade resin去補Class IV的效果—Romero(2015)

JPD 2015 Vol.114 P.9-12

JPD 2015 Vol.114-1

這個case report我覺得沒有比facebook上的Taiwan OD club強, 所以真的厲害的高手應該要多多投稿才是…這篇就當成投稿的範例好了…

作者其實使用很標準的方式去補, 就是先做wax up, lingual index, 分層填補…雖然號稱只有用A3, 但是還是有使用染色的調色劑.

JPD 2015 Vol.114-2JPD 2015 Vol.114-3JPD 2015 Vol.114-4JPD 2015 Vol.114-5

關於HF的濃度以及etching zirconia的效果—Smielak(2015)

JPD 2015 Vol.113 P.596-602

JPD 2015 Vol.113-1

這個研究是在看HF對zirconia表面處理的效果. 使用40%, 9.5%, 5%的HF去酸蝕1min, 5min, 15min, 然後用電子顯微鏡去看看表面有沒有變得想要的粗糙度.

JPD 2015 Vol.113-2JPD 2015 Vol.113-3

結果就是40% HF etching 15min有明顯的效果, 40% HF etching 1, 5min也有效, 9.5% HF etching 15分也有效果, 但是5% HF就完全是沒有效果的.

下顎premolar ferrule location對於fracture resistance的影響—Samran(2015)

JPD 2015 Vol.114 P.86-91

JPD 2015 Vol.114-1

這篇研究是去比較下顎premolar, 在做完根管治療後的各種可能剩餘齒質下, 以crown復型, 然後去比較他們的fracture resistance. 在72個human lower premolar, 做完根管治療後, 分成六組:GHT(沒有post), GCF(有2mm ferrule+post), GBF(buccal有2mm ferrule+post), GLF(lingual 有2mm ferrule+post), GBLF(buccal和lingual各有2mm ferrule+post), GWF(沒有ferrule只有post). Post都是使用fiber post, self adhesive resin cement, 然後做NiCr crown, 以30度角的斜向力道測試fracture resistance.

結果是GHT最好, GBLF和GWF最差. 但是所有組的fracture resistance都有到790N. 作者的結論是ferrule的位置在哪都沒差. 有趣的是他們計算fracture mode, 沒有ferrule的fracture多半斷上半段, 而有ferrule的就多會裂到牙根.

JPD 2015 Vol.114-2JPD 2015 Vol.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