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植體周圍炎切除植體牙根之案例報告—Franceschi(2021)

在根尖周圍炎已經無法經傳統根管治療癒合,有根尖囊腫問題,會去做surgical endo tx去切牙根。那你有想過若是植體遇到類似的情形,可以只切植體的牙根嗎?

結果這個case report真的去切了…真的是把植體當真的牙齒了。

德國牙醫師選擇什麼材料來復型自己的後牙—Beyer(2021)

我們在幫患者選擇牙齒要用什麼材料復型,會根據患者的喜好以及醫師的判斷,從中選出患者跟醫師可以接受的材料。那如果醫師自己選擇要做後牙(這篇文章只有指molar大臼齒)應該是沒有預算的考量吧,那用什麼比較好???

一樣直接講結論,在統計的1719顆molar中,Gold inlay (25%), Composite resin(24.3%), Gold crowns(21.8%), Amalgam(11.8%), Ceramic crowns(6.6%), Ceramic inlays(5.4%), Metal-ceramic crowns(4.3%), GIC or compomer (0.8%) 。

統計上大多是金屬性質的居多,可見牙醫師自己對於大臼齒來說還是比較信任金屬的,尤其是黃金。但是若依年齡層來分,越年輕的醫師會使用樹脂跟陶瓷,這也是趨勢。

使用PVS材料快速取RPD framework bite的方法—Trevino(2021)

我們在臨床上製作好RPD framework後,當然要先試戴確定是密合的。然後為了節省時間,基本上就會在framework上墊上一層蠟然後去取咬合記錄。但是放臘上去需要時間,而且有做過的醫師就知道臘不是很強壯,稍微用力一些就會碎掉。

我看到這篇文章後有種頓悟的感覺,這很像我常用的putty cast的方式啊,就是在cast上打上一層PVS,然後再壓上framework,再鋪上PVS。大多取bite的材料也是PVS。這樣的咬合記錄應該會更穩更容易mounting上咬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