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erse zygomatic implant—Dawood(2015)

IJOMI 2015 Vol.30 P.1405-1408

IJOMI 2015 Vol.30-1

 

Zygomatic implant已經被證實是在上顎極端缺少骨質之下, implant supported or retained prosthesis的救星. 但是我們知道要植入一根zygomatic implant其實需要患者的“大”張口度, 因為植體本身就長達3-5公分. 所以如果患者的張口度不夠大要怎麼辦呢?

這篇文章就是使用自己設計的植體, 然後從口外打洞反向植入. 因為植體的長度和螺紋都是客製化定製, 所以可以比較容易的放到事先設計好的位置. 看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難, 因為根據研究通常zygomatic implant實際中的位置會和設計上平均偏差6.4%, 假設植體長45mm, 那偏差量可能會高達5mm. 所以還是要給專業的團隊來做這類的case.

IJOMI 2015 Vol.30-2

IJOMI 2015 Vol.30-3

 

在fresh extraction site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是否能減少細菌量—Manor(2015)

IJOMI 2015 Vol.30 P.1362-1368

IJOMI 2015 Vol.30-1

 

這篇研究很有意思, 在拔牙後立即補骨或是植牙已經是很常見的. 我們都希望在拔牙後的區域能夠儘量達到減菌, 最好是無菌. 這篇研究是在比較在立即拔牙的位置或是在植牙的位置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前和沖洗後的A.a和P.g.的細菌量.

結果使用10ml的生理食鹽水沖洗之後, 細菌量都會比沖洗之前還要減低, 尤其是拔牙後的socket內其實有很多的細菌, 即使是沒有infection的牙齒也一樣. 所以最好在要植牙之前用生理食鹽水沖洗一下吧.

IJOMI 2015 Vol.30-2

IJOMI 2015 Vol.30-3

 

使用extraoral replica減少excess cement的方式之一年追蹤—Frisch(2015)

IJOMI 2015 Vol.30 P.1355-1361

IJOMI 2015 Vol.30-1

 

這篇研究是去比較使用extraoral replica減少不需要的cement, 黏著implant supported single crown, 和直接一般性黏著有沒有差異. 所以在實驗組的52顆單顆植牙支持式牙冠, 和控制組的40顆單顆植牙支持牙冠去比較decementation和BOP等…黏著劑是使用tempbond (ZOE).

結果有使用replica去除多餘cement的組別的decementation機率是5.77%, 但是直接黏著的組別是0%. 然後在BOP的表現上使用replica的組別也比較差. 但是整體來說差不多, 所以應該在臨床上的表現是可以接受的.

IJOMI 2015 Vol.30-2

IJOMI 2015 Vol.30-3

使用CBCT量測上顎前牙的labial和palatal bone的厚度的準確性—Behnia(2015)

IJOMI 2015 Vol.30 P.1249-1255

IJOMI 2015 Vol.30-1

 

這篇研究是去比較CBCT量測出來的上顎前牙labial和palatal bone的厚度, 和實際上的厚度的差異.

因為研究的方式細節挺複雜的, 總之結論就是如果在CBCT上量測的labial和palatal bone厚度小於1mm, 量起來不準; 但是若是在CBCT上量測上有超過1mm, 那就會和實際的結果接近. 可是很多時候上顎前牙的labial side的厚度是小於1mm的, 所以要很小心.

IJOMI 2015 Vol.30-2

IJOMI 2015 Vol.30-3

IJOMI 2015 Vol.30-4

將stud abutment metal housing拿除的方式—Shah(2016)

JPD 2016 Vol.115 P.254-255

JPD 2016 Vol.115-1

 

在拿除denture中的housing時, 以往就是用round bur慢慢去車, 但是常會將metal housing車到受損. 這個方式就是使用加熱的蠟刀去將周圍的acrylic resin弄軟, 然後小心的將metal housing拿除. 下次來試看看.

JPD 2016 Vol.115-2

Early implant failure的risk factors—Olmedo-Gaya(2016)

JPD 2016 Vol.115 P.150-155

JPD 2016 Vol.115-1

 

這篇研究我覺得挺不錯的, 如果有更廣泛的研究範圍和數據就更理想了. 研究團隊在142位接受植牙的患者中去探討其中276支植體的early failure有沒有一些危險因素.

Early failure是定義在還沒有loading之前就失敗的, 在這276支植體中有16支植體是屬於early failure. 在跑統計分析後, 發現危險的因素有:male, severe periodontal disease, expansion technique, implant length, pain/inflammation sp 1 wk after surgery. 所以如果有以上的因素就要小心.

JPD 2016 Vol.115-2

Visual analog scale在判斷患者的常用咬合側的準確性—Flores-Orozco(2016)

JPD 2016 Vol.115 P.203-208

JPD 2016 Vol.115-1

 

Preferred mastication side (PMS), 在做假牙的時候如果能先知道患者喜歡咬哪一側, 應該會比較可以預期未來的成果. 在這篇研究中, 在42個沒有TMD的成人患者中, 使用各式方法配合 ARCUSdigma II系統配合口香糖或是silicone, 然後讓患者去咬, 看要怎樣才能最準確找到患者的PMS.

結果其實患者自己覺得哪邊比較好咬的問題就很準了, 有時候多問一下問題可以得到很多資訊.

JPD 2016 Vol.115-2

 

患者的個性和上顎前牙固定式假牙的滿意程度的關係—Sghaireen(2016)

JPD 2016 Vol.115 P.170-176

JPD 2016 Vol.115-1

 

在這篇文章中, 作者群將患者依問卷分類成五種類型:Neuroticism(神經質), Extraversion(外向型), Openness(率直型), Agreeableness(親和性) ,Conscientiousness(嚴謹自律性). 在總共59位患者中, 重新製作上顎前牙8顆PFM, 評估其類型以及治療前後的滿意度, 看患者的個性和其滿意度有無相關性.

結果儘管治療前後患者滿意度增加, 但是不同個性的患者的結果都不一樣, 反應也不一樣. 所以在治療之前要小心患者本身的個性, 比較可以預期治療的結果.

JPD 2016 Vol.115-2

 

比較使用obturator和使用free tissue transfer的quality of life的比較—Brandao(2016)

JPD 2016 Vol.115 P.247-253

JPD 2016 Vol.115-1

 

如果有一個上顎的defect, 到底是用obturator比較好還是用free tissue graft比較好?這真的是個很大的題目. 作者群是去相關的約篩選出300篇的文獻中篩選出10篇, 評定的標準是用患者認為的QoL.

結果這些篩選出的paper也都是low quality的paper, 所以在沒有系統性的研究之下, 很難去斷定哪種治療比較好. 我個人遇到的患者似乎也沒有說一定要用obturator還是一定要用free tissue graft, 但是在台灣可能因為會製作obturator的醫師較少所以我看到不少free tissue graft的修補. 他們雖然在講話時候不會漏氣, 食物或是水比較不會進鼻腔, 但是很多時候咀嚼卻成了問題.

JPD 2016 Vol.115-2

Zirconia-based牙橋的small connector design跟其flexural strength的關係—Hamza(2016)

JPD 2016 Vol.115 P.224-229

JPD 2016 Vol.115-1

 

在製作前牙全瓷牙橋時, 我們會去希望將connector保留有一定的厚度, 理論上越粗越強壯, 但是太過粗壯的connector在美觀上就沒有辦法那麼的理想.

這篇研究使用的是yttria-stabilized tetragonal zirconia polycrystalline (Y-TZP), 可以承受最高1200MPa的flexure strength. 以往的研究中有建議要有4mm高的connector (Larsson, 2007)或是9mm平方的寬度(Schmitter, 2009). 這篇研究是使用四種不同的設計,2mm高3mm寬和3mm高3mm寬, 分成sharp design (0.1mm radius)和round design (0.6mm radius).

結果有趣的是, 儘管round curvature變相地將connector變細了, 但是其flexural strength卻相較於sharp design還要強. 所以我們要小心connector的設計, 要盡量的圓滑不要有銳角的出現.

JPD 2016 Vol.115-2

JPD 2016 Vol.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