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不同設計和材料的monolithic zirconia inlay-retained FPD的強度—Gumus(2018)

JPD 2018 Vol.119 P.959-964

JPD 2018 Vol.119-1

這個實驗使用三種不同的全瓷系統,然後用兩種不同車牙的設計(tube and box),去比較看看強度的部分。我目前在臨床上,後牙缺單顆然後患者沒有辦法或是不想植牙,然後牙周狀況好的時候,會使用。因為修磨的齒質少,未來還可以做一些調整。

結果是這三種廠牌全瓷效果差異不大,車牙的兩種方式也影響不大,然後強度都有達到臨床的標準,所以這樣的做法可以在臨床選擇中作為其中的選項之一。

JPD 2018 Vol.119-2JPD 2018 Vol.119-3JPD 2018 Vol.119-4JPD 2018 Vol.119-5

在張口不足的患者製作swing-lock lower CD—Tulunoglu(2018)

JPD 2018 Vol.119 P.887-892

JPD 2018 Vol.119-1

這樣張口不足,又要做全口假牙的患者,真的是很難製作。尤其是上顎需要蓋到tuberosity,下顎要延伸到retromolar pad部分。我個人在臨床上會在印alginate的時候就盡量去延伸看看,然後在個人牙托時候就決定未來假牙的大小。若是真的沒辦法放進去(假牙真的要做的很小才放的進去)就只能做的小,靠假牙黏著劑的協助。

這篇文章比較沒有著墨在上顎,因為上顎沒辦法swing-lock。我有看過上顎用組裝的,但這樣會比用黏得好?下顎用swing-lock是個還可以的想法,但是不知道好不好用就是了,至少放得進去?

JPD 2018 Vol.119-2JPD 2018 Vol.119-3JPD 2018 Vol.119-4JPD 2018 Vol.119-5JPD 2018 Vol.119-6

使用改良版的咬合紙測試咬合關係—Afrashtehfar(2018)

JPD 2018 Vol.119 P.909-911

JPD 2018 Vol.119-1

這篇文章的想法,真的是相當的有趣,但是不是不可行。作法很簡單,就是將一般長條的咬合紙,每隔2-3mm就剪開,有點像是梳子的感覺。這樣的做法,的確在理論上會比較精準,因為咬合紙是一整張的,切開有點像是很多小條的咬合紙,阻力自然是較小。各位可以看看他附的圖片,可行但是沒有市售的這種咬合紙,只能自己來做。

JPD 2018 Vol.119-2JPD 2018 Vol.119-3

3D-printed guide做lateral approach sinus grafting—Goodacre(2018)

JPD 2018 Vol.119 P.897-901

JPD 2018 Vol.119-1

3D-printed guide是越來越在臨床上普遍使用的,但是這篇文章所寫的,是使用3D-printed guide去做開側窗的補骨植牙手術。當然在目前越來越精確的CBCT跟printer之下,這樣的做法一定會變成主流,當然費用的問題,也應該會隨著科技的普及而更可以被接受。

JPD 2018 Vol.119-2JPD 2018 Vol.119-3JPD 2018 Vol.119-4JPD 2018 Vol.119-5

對於Zirconia做grinding and polishing後的強硬度之效應—Khayat(2018)

JPD 2018 Vol.119 P.626-631

JPD 2018 Vol.119-1

現在我們在臨床上,使用zirconia的機會可以說是越來越高。那之前我們會聽說或是有唸到資料,說zirconia在研磨過後,會增加表面粗糙度,減低硬度,那臨床上真的有影響嗎?

這樣的研究我找過近幾年的文獻,我漸漸發現,就誠如這篇文章所述,在統計上你會覺得磨過了之後有差,但是醫師理論上會做polishing拋光的動作,那結果就相對來說差異性小。所以只要有做拋光,不見得要glazing,其實臨床上是可以接受的。

結論,zirconia有修磨後,要做適當的拋光,臨床上是沒有問題的。

JPD 2018 Vol.119-2

回顧800支Branemark implant在All-on-4 protocol的survival rate—Balshi(2014)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2014 Vol.23 P.83-88

J Prosthodontics 2018 Vol.23-1

這篇回顧800支all-on-4,跟我個人在植牙的感覺相同,主要是他的存活率在97.3%(778 of 800)。然後抽菸的會者失敗率高三倍(2.1%比上6.1%)。可以當作各位植牙時跟患者說明成功率的參考,不一定在all-on-4時參考,一般植牙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成功率。

另外很有趣的是,失敗都在一年內發生…..

J Prosthodontics 2018 Vol.23-2J Prosthodontics 2018 Vol.23-3J Prosthodontics 2018 Vol.23-4

增進無牙脊數位印模準確度方式—Fang(2018)

JPD 2018 Vol.119 P.733-735

JPD 2018 Vol.119-1

在上顎全口無牙的情況下,要去做數位印模,難度高的是在palate的部分。這篇文章介紹一個方式,據說可以增加準確度,因為我本身沒有數位印模的設備沒辦法試,但是這樣的說法我覺得可行。

他的方式是用流動樹脂,在上顎無牙處點六個大約1mm直徑的點,光照硬化後然後用組織三秒膠黏好,這樣舌頭弄到也不會掉,然後一樣口掃後用電腦去除掉這六個凸點即可。

看起來會比使用PIP刷得乾淨許多,不知道真實狀況如何?

JPD 2018 Vol.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