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ral pterygoid muscle在臨床的重要性—Murray(2004)

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 2004 Vol.49 P.2-8

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 2004 Vol.49-1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也就是外翼肌, 常常是被認為在有顳顎關節問題(TMD)的患者中搞怪的那條肌肉. 這篇文章以系統性的方式去回顧這條肌肉並且了解外翼肌在臨床的重要性.

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 2004 Vol.49-2

以往有TMD的患者可能因為嘴張不開以及開口的限制,去懷疑是不是因為負責張口的外翼肌出了問題. 外翼肌有兩個頭: Superior & Inferior. 在很多的肌電圖研究中,Inferior head是被認為在開口,前突跟對側的移動; Superior head是被認為在閉口,後退與同側的運動. 但是有部分的研究卻是認為Superior 和 Inferior head其實是同時作用的.

那為什麼會有爭議呢?因為有些學者認為肌電圖的感應器位置不正確. 還好因為科技的進步,現在我們可以放好探測器在正確的肌肉位置後用電腦斷層確認.

結果Inferior head的結果跟以往的研究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inferior head掌管了開口,前突跟對側的運動. 得到更細節的結果是superomedical part會啟動向對側的運動而inferomedical part掌控精細的運動部分.

那Superior head的結果呢?以往的研究認為superior head是在作閉口,後退跟同側的運動, 但是結果卻不完全是這樣. 

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 2004 Vol.49-3 在圖中可以看到將Superior head水平分成三等份, Medial,Middle,Lateral. 其中Medial part跟Inferior head其實在做一樣的動作; Lateral part才是在做閉口,後退跟同側的運動; Middle part則是一半一半.

外翼肌在postural jaw position(或稱為rest position)時, 是完全沒有任何動作去維持condyle和disk的. 在水平的方向, 左側的外翼肌在下顎向右側動時activity會增加, 反之亦然. 在咬緊的時候外翼肌除了Superior head有一點activity外是沒有動靜的. 一種說法是外翼肌本身會避免condyle過度向後以損傷postcondylar tissue.

那外翼肌跟TMD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目前沒有evidence base的根據,大部份的假說都是依賴解剖學和肌電圖的結果來推論:外翼肌過度活動, superior & inferior head不協調, 有干擾無法將condylar head維持在正確的位置. 從文章中我個人認為下顎水平的活動過度或是不協調可能會讓外翼肌產生疼痛. 文末除了咬合板之外並沒有過度著墨在如何的治療,我想這就是咬合學令人討厭的地方吧, 講半天之後還是咬合板…可是有趣之處也在此,你不是毫無目的的去做咬合板,你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