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 局部活動式假牙難度分級表

J Prosthodont 2002 Vol.11 P.181-193

J Prosthodont 2002 Vol.11-1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ACP為了方便牙醫師判斷治療的困難程度,將全口假牙, 局部活動式假牙及固定式假牙做了分級,最簡單是Class I 而最難是 Class IV. 這篇文章介紹的是局部活動式假牙RPD的分級方式.

在分級的標準有四大項:

1. Location and extent of the edentulous area(s) 缺牙區的位置及大小

Class I : 單顎.上顎門牙缺兩顆以下;下顎門牙缺4顆以下;後牙缺少於兩顆小臼齒或是一顆小臼齒+一顆大臼齒

Class II : 雙顎. 條件同Class I, 加上有缺犬齒的條件

Class III : 後牙有超過三顆缺牙或少兩顆臼齒;缺牙區有橫跨前後牙並超過三顆

Class IV : 缺牙區域不易復形者(這真的很難翻譯…)

2. Condition of abutment teeth 支柱牙的狀況

Class I:不需任何治療

Class II:在一或二個sextant有牙齒需要Prostho,Endo,Ortho,Perio治療者

Class III:超過三個sextant需要Prostho,Endo,Ortho,Perio治療者

Class IV:guarded prognosis abutment teeth

3. Occlusion scheme 咬合

Class I:Class I occlusion

Class II:Class I occlusion, 但需要局部調整咬合者

Class III:Class II Div I occlusion; 需要全口調整咬合但不改變OVD者

Class IV:Class II Div II or Class III occlusion; 全口調整咬合且要改OVD者

4. Residual ridge 無牙脊的狀況(跟CD的分類標準一樣, 之後會專文說明)

Class I:bone height大於21mm

Class II:bone height 16-20mm

Class III:bone height 11-15mm

Class IV:bone height 小於10mm

最後附上檢查表,然後你就會發現台灣牙醫師很厲害…都是在做最難的RPD

J Prosthodont 2002 Vol.11-2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