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O的評估方式—Turrell(1972)

JPD 1972 Vol.28 P.238-245

JPD 1972 Vol.28-1這篇文章是在1972年發表的, 那時已經把VDO研究的差不多了, 因為發現這VDO因人而異的特性太過強烈, 所以之後就很少看到類似的研究. 這篇文章就將所有臨床判斷VDO的方式統整一下.

Pre-Extraction Record : 不準確, 僅供參考. 因為軟組織的移動可能會有2mm以上的誤差.

Physiologic Rest Position: Tallgren(1957)認為同一患者在有牙跟無牙的狀態下的rest position不同; Atwood(1966)認為rest position是會一直在變動的; Carlsson&Ericson(1967)發現發音法會比rest position找出較高的VDO.

Closing Force: 這方法的原理是在正確的VDO時會有最強的咬合力. Smith(1958)認為有名的Boos bimeter是最準的測量VDO儀器. 但是因為會痛所以很多學者對此提出懷疑. Ann(1967)的實驗發現提高9mm的VDO的咬力比正常的VDO高出20%, 如果真是如此哪就差太多了.

Tactile Sense: Lytle(1964)& Timmer(1969)有發展一系列利用軟蠟occlusal rim讓患者去咬而找出VDO的方法. McGee(1947)發現患者會咬在Reduced VDO因為這樣比較舒服.

Facial Dimension: Goodfriend(1933)發現瞳孔到junction of lip的距離和subnasion-gnathion的距離一樣; McGee(1947)發現center of the pupil of the eye到median line of the lips, glabella到subnasi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ngles of the mouth when lip in response(這我不太能理解, 是笑最開的距離嗎?), 這三個距離理論上會很接近. Harvey(1948), Pound(1957), Paquette(1966)都支持他的論點. 我個人認為有點像是臉部三分法的感覺.

Phonetics: 在使用rest position時也會用發音法, 最常用的是發"M", 再加上P音會更理想的原因是發M音時嘴脣和在一起而看不到裡面的狀況. 發P音可以看到裡面的情形, 這也是最常用"Mississippi"的原因. Silverman(1953)的closet speaking space的"S"音應該是眾所皆知相對穩定的.

Deglutition: 吞嚥法的使用開始于Shanahan(1956)認為下顎的移動從嬰兒時期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Ismail&George(1968)認為吞嚥法發現的VDO會比較高平均2.8mm, 但是跟缺失多少後牙有關係.

Esthetic Appearance: 在正常的muscle tone的患者有用, 而在臉部肌肉不協調的患者就沒有效果.

Open-Rest Method: Douglas&Maritato(1965)覺得這最準, 他們覺得可以讓肌肉比較能夠在幾次的開合之後比較放鬆.

總結:Willie(1958)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最常被使用的方式是Esthetics, 其次是Phonetics. 我個人比較常用的也是這兩種. 在沒有患者拔牙前的記錄時, 要多參考幾種不同的方式, 因為以上的想法都是正向地去想取得正確的VDO.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