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經有將Atwood 1971年發表那篇RRR的文章, 這篇其實是那篇的前傳. 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為何牙槽脊會吸收及如何吸收的.
Pathology of RRR:牙槽脊的吸收是從labial, crest和lingual三方向同時吸收的, 最後會變成Well-rounded, Knife-edge, low well-rounded, depressed form四種不同的形態.

Pathophysiology of RRR:骨吸收的生理模式是外側的cortical bone被osteoclast吸收掉而內側會堆積一些新的骨質. 所以真的吸收很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沒有cortical bone. 這樣的吸收模式剛好跟生長的模式相反. 生長的骨頭會是呈現"V"的上方向生長而吸收的模式是"^"地向下方向吸收(Enlow 1963).
Pathogenesis of RRR:每個人的RRR都不一樣, 吸收的樣式也略有不同
Epidemiology of RRR:因為當時沒有深入的研究(其實到現在也沒有…這研究難做啊),只能說從cofactors:Anatomic, Mechanical, Biologic三方面來說跟RRR有相關
結論:RRR是慢性的疾病, 要注意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