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活動式假舌頭之案例—Aponte-Wesson(2022)

我其實很喜歡看這種特別的case report,因為可以跳脫正常看診時的思考。這個案例是一個因為舌癌而移除整個舌頭的患者,去製作一個活動式的假舌頭。

所以要先做一個下顎的活動式基座,上面有一個磁鐵的基座,然後用軟矽膠材質製作一個內部中空的假舌頭,可以拿上拿下。

那這樣的活動式假舌頭有沒有功能?我相信是可以的,因為在講話發音可以幫助,咀嚼上也比較不會讓食物團跑掉,在恢復自信上有幫助。

直接3D列印顏面silicone補綴物—Unkovskiy(2018)

JPD 2018 Vol.120 P.303-308

JPD 2018 Vol.120-1

在Maxillary facial prosthetic的領域中,一直都是經驗的傳承,但是科技的進步之下,使用顏面掃描然後直接機器設計列印,會比以往的師徒制更有效率。這篇文章主要就是在描述這樣的科技,是已經在使用中的,但是在染色部分,還是需要一些時間。長期的追蹤,也還是需要時間的驗證。

JPD 2018 Vol.120-2JPD 2018 Vol.120-3JPD 2018 Vol.120-4JPD 2018 Vol.120-5JPD 2018 Vol.120-6

在surgical obturator上快速加牙的方式—Kamarudin(2018)

JPD 2018 Vol.119 P.852-854

JPD 2018 Vol.119-1

通常surgical obturator就是先將上顎的傷口蓋住。那一般來說不會先放牙齒,因為重量以及保持呼吸道暢通優先的緣故。那當患者狀況穩定,想要添加前牙以增進美觀及功能,那可以用這個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捏一塊putty,然後快速刻出外型,用alginate複製後灌樹脂,再粘上去原來的obturator就好了。那一般的臨時假牙可以這樣做?看患者急不急拉,先請技師刻蠟還是保險些。

JPD 2018 Vol.119-2

另類的上顎maxillectomy的假牙製作—Yenisey(2017)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2017 Vol.26 P.483-488

JOP 2017 Vol.26-1

這篇case report應該是臨床上用不到,但是他的創意是值得學習的。在上顎整體被切除或是大部分被切除後,如果還想要做假牙,第一個選擇是zygomatic implant,但是可能連那裡的骨頭都不夠,那就要考慮用這作者的方式。

他使用矯正做Herbst appliance的OFFRD(orthodontic forsus fatigue resistance device),然後在假牙帶入後轉動螺絲,去卡住上顎的骨性倒凹,來得到retention。真的是很好的想法,做假牙常常就需要看這些不同的方式,因為患者的變化真的很多。

JOP 2017 Vol.26-2JOP 2017 Vol.26-3JOP 2017 Vol.26-4JOP 2017 Vol.26-5

Facial prosthesis的治療效果及重做原因—Brandao(2017)

JPD 2017 Vol.118 P.235-241

JPD 2017 Vol.118-1

在製作顏面的補綴物,最常使用的是silicone材料,第一因為便宜,第二因為製作簡易,第三是因為可以客製化染色。好,那這樣的補綴物可以用多久?這篇研究是去回顧他們團隊過去製作的顏面silicone補綴物的存活狀況,以及為什麼失敗?

結果追蹤五年,整體的存活率只有34.5%。為什麼?有很多原因,但是主因是變色。早在70年代我的母校Indiana就有一系列的研究,他們將做好的顏面silicone補綴物拿到樓頂去曬太陽,看變色的情形。因為這類的補綴物一曬到陽光,就會變色,所以我記得壽命大約是兩年。那要怎麼延長這類補綴物的壽命?就是常常回診補顏色而已,但大多的患者都不太會回診。

JPD 2017 Vol.118-2JPD 2017 Vol.118-3JPD 2017 Vol.118-4JPD 2017 Vol.118-5

Vestibuloplasty with Retroauricular skin graft for dental implant in Vascularized Fibula Graft case report—Sencimen(2017)

IJPRD 2017 Vol.37 P.491-497

IJPRD 2017 Vol.37-1

我最近還真的遇到有做fibula graft然後想做下顎的implant retained/fixed denture,然後就看到這篇case report了,看能不能用到。我們遇到有做下顎切除手術,需要補fibula graft的患者是範圍有一定的大小的,所以為了成功,一般來說就是整塊graft帶skin。所以有fibula graft的地方,就是skin,這地方沒有辦法做假牙,因為1. 會有毛髮 2. 摩擦後會痛。所以這篇文章的方式就是去切一塊耳後的full thickness free flap,配合前庭增高術,將需要做假牙部位的皮換成接近口腔環境的皮。因為做到的機會應該不多,有case可以參考是珍貴的。

IJPRD 2017 Vol.37-2IJPRD 2017 Vol.37-3IJPRD 2017 Vol.37-4IJPRD 2017 Vol.37-5

使用牙科植體來固定大範圍假髮贗復物的案例—Hoekstra(2017)

JPD 2017 Vol.117 P.690-693

JPD 2017 Vol.117-1

這是一個有頭部皮膚癌 (basal cell carcinoma)的案例,切除乾淨之後想必是沒有長頭髮的希望了。儘管假髮已經可以做得很像,但是心中總是會擔心會掉下來。有了extraoral short implant的幫忙固定,使用locator和磁鐵的協助,做一個非常穩定不會掉的假髮應該對於患者的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JPD 2017 Vol.117-2JPD 2017 Vol.117-3JPD 2017 Vol.117-4

客製化的上顎大範圍植體支架重建—Fernandes(2016)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 P.589-594

JOP 2016 Vol.25-1

 

延續前幾天的顏面贗復文章,這篇更是厲害了,患者是得到極罕見的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而且正好在三叉神經上,目前已知只有17個案例被發表。所以患者的上顎,左右臉頰,鼻子都被切除,一開始是用zygomatic implant去做interim,結果失敗,後來使用3D printing去客製化一大片鈦合金的片狀植體,使用21支cortical screws去固定,再連結obturator以及facial silicone prosthesis。最近我們遇到的case比較像這種的,不知道患者能不能接受就是。

JOP 2016 Vol.25-2JOP 2016 Vol.25-3JOP 2016 Vol.25-4JOP 2016 Vol.25-5

使用植牙配合磁鐵做顏面補綴物的案例—Won(2017)

JPD 2017 Vol.117 P.315-320

JPD 2017 Vol.117-1

 

這篇文章是去描述一個上顎前半部以及鼻子因為癌症切除而製作補綴物重建的案例。你說為什麼我們台灣類似這樣的case少?不是少,我個人覺得有兩大原因,第一:這類的患者多半社經地位不佳,根本就沒有錢可以植牙。第二,做free flap補起來有健保,做假牙?有surgical obturator 似乎5000點,跟咬合板一樣,那我乾脆不要做因為陪錢。這幾天又遇到一個類似的case,上顎整個要切掉只剩下zygoma可以用,我第一個反應就是那乾脆補肉然後插鼻胃管算了…

JPD 2017 Vol.117-2JPD 2017 Vol.117-3JPD 2017 Vol.117-4JPD 2017 Vol.117-5JPD 2017 Vol.117-6JPD 2017 Vol.117-7JPD 2017 Vol.117-8JPD 2017 Vol.117-9

比較各種方式去清潔maxillofacial polymer surface的效果—Guiotti(2016)

jpd-2016-vol-116-p-136-143

jpd-2016-vol-116-1

 

這篇文章是去比較不同方式清潔maxillofacial prosthesis的效果, 但是你其實也可以去應用在CD和RPD上,因為都是活動且是貼合在我們顏面區的補綴物。在預先製作好的MDX4-4210 (silicone elastomer),故意去感染細菌後,使用不同的清潔溶液浸泡,然後最後一組是用水和中性清潔劑刷洗。

結果最強的滅菌組別不是浸泡溶液的,而是在水龍頭下配和中性清潔劑的,所以我們一般在教導患者時要先請刷洗乾淨再浸泡假牙清潔錠等溶液,光是浸泡而沒有刷洗的並不能達到到減菌的效果。

jpd-2016-vol-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