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獻我覺得滿有意思的,就是患者會覺得,我缺牙之後骨頭吸收,要吃甚麼才能讓我的骨頭能夠不要吸收?這個研究是去抽血,然後看血液中的維他命D3,鈣和磷跟下顎無牙脊的骨頭吸收有沒有相關?
統計上血液中的維他命D3,鈣和磷跟下顎無牙脊的骨吸收是有正相關的,而跟性別年紀沒有相關。所以理論上若是能夠增加血液中這些因子的濃度,可能缺牙後的骨吸收會減少的。那要怎麼增加這些因子的濃度?大致上是要適當的曬太陽10-15分鐘以及飲食要注意,細節可以自行去搜尋網路。



Int J Prosthodont 2017 Vol.30 P.437-438
我們在臨床上,其實會遇到不少會有磨牙的患者。已經有很多的文獻指出,磨牙會讓植牙失敗機會增高。那我們臨床醫師咬小心注意什麼?這篇短短兩頁的文章其實寫得不錯。
其中,關於小孩子的磨牙,要注意三點:第一,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未完全,造成混亂,但是第二和第三點就要小心,第二是小孩子的心因性或是在社交上出現問題,第三則是呼吸道有阻礙而讓肌肉不正常的運動以尋求呼吸道的暢通。
至於成人的部分,可以以multiple-P方式:plates(硬式咬合板), pep talk(鼓勵?應該是醫師的善意提醒?), psychology(心理的輔導), pills(藥物)。
因為磨牙很複雜,要小心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也要小心的處理。
這篇也是JDR的文章,但是研究的結果感覺就比較牽強,在89位有缺失恆牙側門齒加上一顆小臼齒的成人,去找他們的母親填寫問卷,然後比較沒有缺牙的那個族群,去看在懷孕期有沒有抽菸跟小孩有沒有缺恆牙(hypodontia)有無關係。
結果如果是一天抽10隻以上的母親,小孩有恆牙缺牙的機會在統計上有差異。解釋的理由是因為抽菸會使發育牙齒的細胞可能不會生長。當然這不是絕對,但懷孕時期抽煙就是不好,也可以用來警惕孕婦。
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 2017 Vol.44 P.299-312
我們在臨床上看到許多年紀大的患者,如果牙齒剩餘數量夠多且夠完整,通常身體健康的機會就大; 反過來說牙齒不好的年紀大患者,常常是身體虛弱需要坐輪椅的。這篇回顧性的文章也是這樣做出結論,年紀越大越需要咀嚼,可是牙齒又不夠好只能吃軟爛的食物,然後營養不夠,接著惡性循環然後就身體越來越差。最後一張圖片整理得相當完整,值得一看。
比較有在注意患者的erosion的醫師,不知道您會不會問一下患者是否有GERD的問題呢?很多的研究都已經證實兩者的高度相關性,這篇文章是大陸的研究,比較接近我們在台灣的狀況,也是結論出dental erosion和GERD的高度相關,同時有攝取較多碳酸飲料者也比較容易有erosion的問題。這篇文章的缺點是樣本數有點少,希望有研究是有更多的樣本數配合更長期的追蹤。
我也有在使用mandibular advanced device,我自己的感覺是有減少睡眠磨牙的狀況,而且的確睡得更好。但是睡眠打呼的改善似乎有限就是。那這樣的裝置有沒有實驗證明有效?這篇研究在30位受試者,去測試裝置這類裝置後的睡眠品質以及磨牙的改善狀況。
短期15天及30天的使用在數據上有改善,長期呢?要再看看未來的研究了~
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 2016 Vol.43 P.505-510
因為我有幾位住在老人安養中心的患者, 所以看到這篇文章覺得相當有意思, 到底這些到底這些年紀大的患者的口腔除了唾液變少容易蛀牙之外, 有沒有其他的問題?這篇研究是去比較有無住在老人安養中心的住民, 其味覺的變化.
調查統計的結果, 自己照料自己的老人族群對於甜酸鹹苦的可偵測率分別為97.9%,70.8%,89.6%,43.8%; 而住在安養中心的老人族群分別是69.4%,14.3%,16.3%,8.2%. 所謂食之無味就是如此吧…作者群統計的結論就是身體較差, 需要住安養中心的老人味覺也會較差.
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 2016 Vol.43 P.356-363
我一定會請我的患者, 至少睡前那次刷牙要先用牙線清理牙縫, 然後慢慢刷, 好好刷, 因為睡覺的時候口水會變少, 口內也比較容易呈現酸性的環境. 這樣的論點有沒有研究證實?至少這篇文章有做到部分相關的研究. 這篇是探討有無睡眠時口呼吸對於口腔環境的影響.
雖然實驗的組數很少, 總共也才10位受試者, 但是這類型的研究因為都要量身訂做實驗裝置所以很難做得夠多.
結果有口呼吸者的口內pH直從清醒的7.3, 睡覺時7.0, 睡覺加口呼吸6.6. 但溫度就沒有特殊差異. 所以睡前還是要好好刷, 你不知道你是否有口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