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假牙未來的進展需求—Campbell(2017)

JPD 2017 Vol.118 P.273-280

JPD 2017 Vol.118-1

現在活動假牙其實就只有兩種材料,要不是基本的金屬基底加上PMMA,不然就是連基底都是PMMA類的材料。我通常會使用純PMMA加上wrought wire做interim RPD,用來篩選/診斷患者用的,然後我會看情況換金屬基底。

可是正如這篇文章說的,因為種種原因,活動假牙的五年存活率約六成。有四成的RPD會在五年內更換掉。所以未來的RPD趨勢,我想會比較像是配快速的眼鏡,使用數位設計列印,材料會越來越便宜,價格也是。

JPD 2017 Vol.118-2JPD 2017 Vol.118-3JPD 2017 Vol.118-4

使用口掃機來製作obturator—Park(2017)

Int J Prosthodont 2017 Vol.30 P.266-268

Int J Prosthodont 2017 Vol.30-1

這篇案例文章是使用口掃機,直接掃描需要做obturator的患者口內,然後使用3D列印印出framework後再去鑄造,使用framework在口內取altercast,然後在3D列印出的cast上繼續完成這個obturator。後面有一張重疊圖,可以看到綠色的部分也就是牙齒,其實口掃的精確度已經和傳統的取模幾乎一樣,但是越遠離牙齒,就越不準。所以口掃機現在比較大的問題,就是軟組織,另外就是價錢的問題讓要踏入這個領域的門檻不低。

Int J Prosthodont 2017 Vol.30-2Int J Prosthodont 2017 Vol.30-3Int J Prosthodont 2017 Vol.30-4

下顎overlay RPD重建OVD的case report—Zanardi(2016)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2016 Vol.25 P.585-588

JOP 2016 Vol.25-1

這個方式其實是相對比較省錢的方式,就是金屬的framework加上樹脂牙做overlay RPD,製作上有沒有什麼困難之處?難的地方很多,第一,你會有很多的undercut要閃開,所以在做surveyor測量時要很小心; 第二,樹脂牙每一顆都要小心的裁切到剛好,那是很難的事,所以應該是裁切到差不多然後再用packing or reline的方式去補,這樣就會有很多層的接縫,容易變色或是強度不足; 第三,因為要承受咬合力,樹脂的磨耗應該很快,要常常回來修補。但是優點是價錢便宜很多,修補也不算困難。診斷是否失去垂直高度的部分,那就要看醫師及患者之間的溝通,有時候是真的不夠高,有時候你也沒有空間去做高,這篇文章的第一個附圖很經典值得一看再看。

JOP 2016 Vol.25-2JOP 2016 Vol.25-3JOP 2016 Vol.25-4JOP 2016 Vol.25-5JOP 2016 Vol.25-6

20170129 RPD的abutment tooth root fracture之finite element study—Mizuno(2016)

int-j-prosthodont-2016-vol-29-p-461-466

ijp-2016-vol-29-1

 

這篇是一個不錯的finite element study。在下顎distal free end RPD的abutment tooth,如果是endo後做post&core+crown的預後原本就不好,那怎麼樣可以減少對這顆abutment的壓力,減少斷裂的機會?

簡單來說臨床上要注意的有兩點,第一就是mesial rest的確比起distal rest可以減少牙齒的受力; 第二是不fit的denture base,會給distal end的abutment tooth很大的受力。

ijp-2016-vol-29-2ijp-2016-vol-29-3ijp-2016-vol-29-4

20170126 AARD2015年度文獻回顧—Donovan(2016)

jpd-2016-vol-116-p-663-740

jpd-2016-vol-116-1

 

恭賀新禧!

每一年AARD都會招集在牙科各大領域的專家,回顧前一年的重要文獻,所以2016年就是回顧2015年的文章,長達78頁,過年無聊時候可以看一下。

20170117 在RPD上使用不同角度的牙齒對於咀嚼功效的影響—Mousa(2017)

jpd-2017-vol-117-p-55-60

jpd-2017-vol-117-1

 

這篇研究真的很棒,他是在class I RPD的患者,使用了33,20,0度牙,然後去測試在不同角度牙的咬合功率。

33,20度牙的效果差不多,但是和0度牙就是有統計上的差異。使用0度牙,肌肉的出力需要增加,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吞下食物。所以在許可的情況下,盡量使用有角度的牙齒。

jpd-2017-vol-117-2jpd-2017-vol-117-3

特別設計的RPD framework—Raquet(2016)

jpd-2016-vol-114-p-632-633

jpd-2016-vol-114-1

 

在RPD framework的設計上,若是未來有再喪失前牙的狀況,可以容易地去修補。不過要說服技工所做出來可能要仔細的說明。但若是我要做,我會用interim RPD試一段時間,該拔的牙還是要先拔掉。

jpd-2016-vol-114-2jpd-2016-vol-114-3

使用silicone material來判定free end RPD cast的精準度—Hsu(2016)

jpd-2016-vol-114-p-630-631

jpd-2016-vol-114-1

 

這是許永宗教授的文章,敘述如何簡單的去判斷你的free end RPD cast是否精準。一般來說,我們會希望cast和口內的狀況是相似的,因為若是對alter cast印模的方式不熟悉,可能會有更大的誤差。許教授的方式很簡單,現在cast上面塗凡士林(其實不塗也可)然後放上一層Regisil(紫色),然後在上面放一點Aquasil light body(橘色),在放入口中,最後看兩種顏色的重疊性質如何,若是light body量少,表示cast已經很准,但若差很多,就要考慮做alter cast,或是到時候臨床reline。

jpd-2016-vol-114-2jpd-2016-vol-114-3

裝戴活動假牙導致黏膜疼痛的因素—Kumagai(2016)

journal-of-oral-rehabilitation-2016-vol-43-p-683-691

j-o-r-2016-vol-43-1

 

通常看到這種很大的題目,基本上能夠得到什麼的結果,大致上都可以猜到,因為變因過多,大概上只能了解個大方向。那在這篇研究有什麼缺陷?追蹤的時間只有三個月,但是樣本數夠多,有500副(包含臨時)。那我覺得比較有參考價值的是什麼?就是下顎比較容易會痛及痛的程度比較大。這是為什麼?當然文章沒有回答你,歸咎於變因較多,而我個人的淺薄看法是,下顎有舌頭這個移動的變因,而且下顎的牙齒一不見,KG就一去不復返,這真的很難搞。

j-o-r-2016-vol-43-2

客製化修RPD guide plane方式—Haeberle(2016)

journal-of-prosthodontics-2016-vol-25-p-414-417

j-prosthodontics-2016-vol-25-1

 

這篇文章是敘述如何修出理想的RPD guide plane,雖然會花多一點時間,但是我覺得比較初學者可以試一次看看,不但可以同時做一點model surgery而且這在口內的效率很高。

j-prosthodontics-2016-vol-25-2j-prosthodontics-2016-vol-25-3j-prosthodontics-2016-vol-25-4j-prosthodontics-2016-vol-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