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selective occlusal adjustment改善anterior reverse articulation—Ferreira(2016)

journal-of-prosthodontics-2016-vol-25-p-407-410

j-prosthodontics-2016-vol-25-1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患者是一位20歲的年輕人,因為前牙是reverse occlusion,所以後牙咬得到時,前牙變成開咬。在上咬合器之後,當然是定位在CR位置,然後將後牙的區域石膏模型先鋸掉,看看能不能再沒有後牙的干擾下,能夠讓前牙的位置正常。在兩次的門診調整咬合後,患者可以達到較佳的咬合。我覺得咬合的判斷是一門藝術,我也曾經看過一位患者,有很明顯的open bite,結果是小時候不知道哪位天才醫師將她的四顆第一大臼齒套SSC,然後就放著不管。在檢查過X光以及討論後,決定拿掉這四顆6的SSC,拿掉之後過一週,開咬就不見了,而且主訴的TMJ就不見。可惜我們的咬合學因為很玄,在學生時代沒辦法理解,但是到臨床時候,多數的醫師也就遺忘了,很可惜。

j-prosthodontics-2016-vol-25-2j-prosthodontics-2016-vol-25-3j-prosthodontics-2016-vol-25-4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