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的咬合學(lingualized occlusion)—Lang(2004)

Dent Clin N Am 2004 Vol.48 P.641-665

Dent Clin N Am 2004 Vol.48-1

在1972年在U Michigan舉辦的CD咬合學會中, 96位與會的學者分成七個團體分別去討論不同的主題:alveolar bone; the physiology of jaw movements; articulators and articulation; occlusal patterns and tooth arrangements; dental materials; postinsertion changes; human factors. 他們用文獻回顧的方式想要找出什麼是可以相信的事實而哪些只是假說, 並找出未來研究的方向.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結論是:沒有證據顯示有一種CD的咬合&排牙方式比另一種好, 所以臨床醫師要選擇的咬合方式就是他所容易達成且容易調整的即可.

Gysi使用33 or 30度牙排balanced occlusion; Sears使用低角度牙排nonbalanced occlusion; Pound也適用nonbalanced occlusion但是有使用lingualized 排牙法; Jones在1972年開始用monoplane articulation.

第一位使用lingualized articulation也是Gysi(1927), 在1941年時Payne使用30度牙reshape以達成lingualized.

然後接下來十幾頁的文章都在講怎麼排lingualized occlusion. 我個人也是喜好這種方式, 但這不是唯一的排牙方式, 還是要看患者的狀況決定.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