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發表在IJOMI 2009的文章它的主題很大文章也很長, 作者找了從1990-2008有關植牙的時間等相關性的文章共91篇,分別探討了植牙後臨近骨質的變化,植牙的成功率以及美觀的結果三大項.
首先要先定義一下名詞以免混淆, 作者將拔牙後植牙的時機分成四個分類, Type I是即拔即種, Type II是拔牙後4-8週軟組織癒合但硬組織尚未愈合時種, Type III是拔牙後12-16週軟硬組織皆有癒合時種, Type IV是拔牙後六個月完全癒合時種
因為這篇文章是在講postextraction site, 所以只討論Type I-III.
1. 補骨的步驟是有效的嗎?在Type I and II是有效的
2. 補骨的步驟是需要的嗎?在Type I and II, 小於2mm的defect可能會自行癒合但大於2mm就可能需要補骨
3. 植牙可以避免拔牙後的骨吸收嗎?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吸收
4. 補骨可以避免拔牙後立即植牙處的骨吸收嗎?在Type I的情況可以減少水平的骨吸收但是無法減少垂直高度的骨吸收
5. 沒有facial bone會影響補骨的效果嗎?補骨還是有效的但是要小心facial mucosa recession
6. 植牙的時機和補骨的效果有關係嗎?在Type I,II,III補骨比Type IV還要有效
7. 癒合時要submerge還是要transmucosal比較好?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哪種較好
8. 常見的併發症?最常見的是再生膜露出. 最麻煩的是術後感染造成植體喪失
9. 術後給予抗生素有沒有幫助?目前沒有相關的研究
10. Type I,II,III的植牙成功率?大部份的研究的成功率高於95%
11. 植牙時機不同的成功率?很難以比較
12. 植體的表面處理有沒有影響?難以比較但是目前的趨勢是會希望有表面的處理, 而不是純平滑的機械表面
13. 有哪些徵兆可以看出拔牙後植牙會失敗?慢性牙周炎, 根尖病變, 立即負載,系統性疾病都沒有很大的相關性
14. 牙肉會不會掉?目前沒有很多文獻可以佐證但是應該都會損失一些牙肉的高度, 損失多少要看醫師手術的功力和補骨的材質.要小心的是很多時候是假牙裝上去後牙肉才開始萎縮
15. 牙肉會掉的風險有多少?在Type I的情況再加上thin tissue biotype, 可預期會掉1mm以上. facial bone太薄即使補骨後也會掉, 上顎前牙植體neck放得太靠facial也會損失牙肉
以上是中文重點整理,再附上英文版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