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患者覺得密醫的超長牙橋不會搖動?

JPD 2006 Vol.96 P.245-251

台灣人勤儉樸實的個性也常常反映在口腔內,如果你像我一樣不是在大都會內工作,臨床上有時會被密醫那超長不符合物理學的固定牙橋搞得很頭大.偏偏這些長牙橋有時又能夠用個十幾二十年…為什麼患者不會覺得底下的牙根出問題了呢?

Dr. Donald A. Curtis et al (這是今年2015年美國假牙贗復學會專科醫師考試主席…去年2014我考固定式假牙的case時他是其中一位面試官) 在2006年發表于JPD的文章可以提供參考.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FPD with a loose retainer. 文中敘述在臨床上有時會看到固定牙橋終有一個支柱牙已經鬆脫了, 這時你有兩個選擇:1. 就通通拆掉重新評估,再做新的. 2. 小心拆掉後處理支柱牙後再黏回去

然後這個團隊先回顧了一下文獻, 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是Goodacre et al (2003)那篇回顧complications, FPD常見的問題是 Caries(18%), Need endo tx(11%) 和 Loss retention (7%)

所以這UCSF的團隊找了22個患者, 至少有一個固定式牙橋且其中有一個支柱牙有鬆脫, 且都同意被移除牙橋. 其中如果患者有明顯蛀牙或是牙周不好就不會被選進這個試驗. 這團隊使用 Wire loop & Hook 兩種方式來移除牙橋, 厲害的是他們最多敲七次就拿掉牙橋了, 其中也只有兩個牙橋有稍微瓷裂, 臨床技巧相當高超. 牙橋的長度平均是5.1 unit (3-11 units)

細節可以仔細去看文章…現在來討論這篇文章的三個重點

1. 41%的患者並不覺得牙橋底下有支柱牙鬆脫, 82%的患者沒有感覺不適

2. 鬆脫的支柱牙有50%蛀牙機率

3. 術前X光沒有發現蛀牙,小心移除牙橋後還是有64%的機會可以再黏回去使用原本牙橋

那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有長牙橋的患者不會自己覺得那個牙橋有問題, 然後發現有鬆掉的支柱牙那就有一半以上機率有蛀牙,如果小心一點敲下來還有2/3機會可以再繼續用,前提是你可以敲得下來…

Karlsson (1986)有一篇文章寫他自己臨床觀察10年固定牙橋, 他發現12.8%機率有其中一顆支柱牙會鬆脫…即使定期回診也會有問題, 所以在做比較長的牙橋真的要很小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